祥五行是什么?
名字只是代号,不必当真 《说文解字》释“祥”:祥者,福也。从示羊声。羊者,祥也。以音求义,可见,祥之本义即福,而与礼仪无关(《尔雅·释诂》中“祥,福也”之意亦指代福)。“福”之本为“畐”(《說文》中“畐”字下部為一“口”字)。而“畐”的本义便是装满(《說文》中“畐”字的本義是「滿」的意思)。
《礼记·曲礼上》:“凡祭祀、享獻、吉禮,其屬樂皆不鳴鐘鼓;凶禮、喪祭、哀樂則皆鳴鐘鼓。”鄭玄注:“祭之日,無鍾鼓則不肅;不肅则神不樂。”可知,“肅”乃祭祀時的神態儀容,“不肅”即是神不悦。而要使神悅,就需要有聲響來“導引禱告”,這個聲響就稱之為“祥”。所以,祥者是導引禱告之聲。
那麼,由人主持的廟堂之祀,以及宗廟社稷之祭祀如何能達到“肅”呢?需要有人扮演兩種角色——祝和犧牲。《禮記·郊特牲》:“祝,祀與饗(享)也。”孔穎達疏:“祝者,謂先獻爵賀神慶賀者也。”此“祝”在祭祀當中是扮演著“樂師”的角色。另一角色就是犧牲——“牺”本義即指“祭祀用的純色無紋繡的布”(見《說文》),也就是用來祭祀的神聖獸類。
“鑣”的本義是指馬勒頭上的橫銅片,因與“革”字形相近,故而通假。但是,我們現在用“鑣”表示“馬勒”的意思時,已經沒有了馬鈴馬嚼等動物的器官了。這是因為古代祭祀用馬的選擇非常严格,需要是顏色純黑而身上無一絲雜毛的駿馬 (見《禮記·禮器》)。如此苛刻的條件實際上並沒有多少選擇餘地,所以“鑣”也就成了祭祀時常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