眻五行属什么?
“媌”字之异体,见《集韵》。《玉篇》:“媌,美人也。”又作妙、苗。 《广韵》:“媌,美人貌。”与“眇”同。《集韵》:“媌,好也。”“眇”本训“小”,引申为“远”。 《诗·郑风·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笺:“昧旦,晨昏不明。”
《尔雅·释诂》:“昧,微也。”“眇”有“远”义。此二字常可互相替代。如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末兮,夕揽洲之宿莽。”王逸注;“朝夕而观之,或可采掇。”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成玄英疏;“水势渐盛,能辨中流。渐渐泛滥,不能止息。” 《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逸注:“曼曼,无端末之意。”
以上诸例,“眇”皆言其“远”,以喻德行修养之路途漫长。“媌”则言其“美”。“美”者,各人自有所好,难以定其规格。故“美”之程度可以因人而异。因此“媌”虽含贬义,却是“自欺欺人”式的一种自我欣赏——就像《论语·子罕》所记载的,蘧伯玉自我批评说;“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年非也。”这实际上是一种夸耀,和“藐”之含有贬义不同,“媌”的贬义已经相当和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