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五行属于什么?
在说“五行”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五材”“五行”和“五季” 《尚书·舜典》中说道:“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这里提到了“四凶”——共工、驩兜、三苗、鲧——以及他们居住的地方:幽州(今山西北部)、崇山(今河南嵩县)、三危(今甘肃敦煌西南)、羽山(山东诸城)。这“四凶”中的三人(共工、驩兜、三苗)都是“土族”的首领,唯有鲧是夏后氏部落首领。
根据古人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上古时期的“五方”——正东扶桑,正西若水,正南炎帝,正北冥海(北海),东北玄幽,西北幽都之地。再结合我们的想象进行合理的推测,可以进一步发现这些地区的自然特点:
1.扶桑所在之方,应有阳光普照,草木茂盛;
2.若水所在之乡,应是汪洋广袤,水气弥漫;
3.炎帝所司之地,应炎热躁动,不生草木;
4.北极苦寒,阴极生阳;
5.东北黑茫茫一片,应是幽暗神秘之处;
6.西北则是寒冷干燥。 再来看看我们的五官对不同地区的感受:
1.视物,东方最清晰,西方较模糊;
2.听音,中央最清楚,四方渐弱;
3.闻香,南方最芬芳,北方则无味;
4.尝味,东南最甜,西北地区则味苦。
最后把“五官感通”与“五方地理”相对应起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表格: 由此可以发现,“五脏”的“五志”与“五方”有着对应的关系。其中,“心”属热性,与南方相应;“肝”(胆)属刚木,与东方有关;“脾”性温,居中央,与本身相应的“土”相似;“肺”属金,冷峻,与西方相通; “肾”属水,隐暗,与北方相联系。
我们再来看“五行”。“五行”最早见于《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孔颖达疏引何休之言:“五行者,五行之气也。”可见,“五行”就是五种物质属性或功能的统称,它与“五方”一样,与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密切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土木金水火土”不是一种机械的排列组合,而是相生相克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严密的自然循环系统。如“木”能“生火”,“火”又能“生土”,“土”又能“养木”,而“木”最后又回到“火”,如此循环往复。同样,“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而“金”最终又变成了“水”。
正因为五行是有机的整体,所以我们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比如,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眼睛像太阳,鼻子像大地,四肢肌肉像植物,五脏六腑就像大地上的山川河流……所以,我们中医看病常讲“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至于“照明五行”,我觉得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光(阳)从上面来(东方),照亮了下面的大地(南方),大地有了光亮,万物就能正常生长(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