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养生都有哪些?

萧史萧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什么是五运六气 中医理论中,宇宙运行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五运六气。每年的气候变化都有固定的周期,自大寒节气开始,每行十二天,气候便会出现一次明显的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被古人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字来表示,称为“五运”;而每年初之气(即大寒到春分之间)、二之气(即春分至秋分之间)……六之气(即冬至到小寒期间)的气候特点各有侧重,它们被分别用“风、热、湿、燥、寒、郁”六字表示,这是古人根据气象演变划分的“六气”。

在五运六气的循环中,每年的农历腊月廿四到大寒节气前后为“冬行夏令”,此时“一气周流”,自然界阳气最旺。然而物极必反,当阳气达到顶点时,就开始了向阴气的转化——从立春开始,所谓“阳极生阴”,阴阳互生的过程开始了。 所以,从立春到小满的“二之气”,由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天气由暖变热,又由热转湿。在这一时期,人们应重点养护体内的肝气,因为春季是生发肝气的最佳阶段,有疏泄功能,能调节情绪,使人不至于抑郁。

惊蛰之后,大地始苏,草木萌发,万物生机盎然。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这时的气候特点是“郁气流行”,人体的小宇宙也在运行着相同的轨道,阳气逐渐由弱变强。人们要适应大自然的气机,做好“升散”的准备。当然,“升散”是要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的,如果体质偏虚,就不能盲目“升散”,而要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

二、如何顺应五运六气 从立春到立夏这段时间,虽然白昼时间一天天增长,气温也逐渐上升,但立春的寒气并未消散殆尽。在饮食上,宜吃温热性食物以鼓舞人体的阳气,如韭菜、葱、蒜等;在起居方面,应该早睡晚起,适当增加衣物,小心风寒感冒入侵。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这时阳气达到巅峰,万物向阳而生。在中医理论中,心主神明,开窍于舌。这个时期要注重对心的保养,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人群来说,更应该注意控制情志,以免心火过旺。 夏至到了,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强。在这阴阳交替之际,健康的人不会出现严重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但如果不能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就极有可能生病。中医认为,夏至阴虚为主,阳虚为辅,因此要注意清淡饮食、少食辛辣之物,以防内火滋生。

立秋后,大自然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气候开始由热转凉。此时养生应当重点养护肺气,因为在五行之中,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且通调水道,在秋季应特别注意补充水分,防止口鼻皮肤干裂。 寒露节后,大气开始转冷,阳气渐退,阴气旺盛,雨水渐少,燥气渐盛。这一阶段应注意养肺润燥,多吃一些生津止渴、滋润肺部的食物和药物,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立冬过后,天气渐冷,阳气潜藏,植物凋零,生机全无。中医认为,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已经微乎其微,阴寒之气逐渐加重,人们要及时添加衣物,注意身体保暖,避免寒气入体。饮食上要少吃生冷之物,多吃温热之品,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小雪节气,万物敛藏,阳气闭塞。这一阶段养生的重点是固护阳气,防止寒邪损伤阳气而导致疾病发生。所以,大家在生活上要注意避寒暖,适时增添衣物,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并按揉涌泉穴,以利阳气潜藏。

大雪节气,万物沉寂。《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而不害性命矣!”这说明,在大雪节气的调养中,我们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合理安排起居,保持心态平和。

冬至来了,昼短夜长,天地万物开始沉睡。在中医理论中,冬至是一年中阴阳交替、阳气升发的转折点。这个时候,只要保护好阴阳平衡,来年必定身心康泰。冬至养生重在养阴,少食燥热之物,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上火。

四、其他注意事项 在顺应五运六气的过程中,还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不要过度熬夜伤神,保证睡眠充足;其次,要避免过度劳累,工作劳逸结合;最后,要节制性欲,勿欲火焚身。

昝娟昝娟优质答主

五行对应五脏,相生相克。 中医根据五行的特性,归纳出了人体“形、色、气”的特征。 金色入肺。白色属肺,皮肤偏白的人易患肺部疾病;黄色为脾,皮肤发黄的人多为脾虚湿热的表现;黑色入肾,肤色黑的人一般肾脏有问题;青色入心,脸色青紫或呈深红色者容易情绪低落;赤色入血,面色潮红的人大多有贫血的症状等等.... 总之呢,五色辨病是古人总结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在里面的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