墷五行属什么?
汉字,俗称「方块字」,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中国发明。目前国际上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也是古代东亚地区各国通用的文字。 中国文字的发源地是河南省濮阳市的西水坡遗址,这里的龙山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697年)的墓主人棺椁两侧各有一具仰韶文化时期的陶俑,双手举高,作侍立状。这是目前所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汉字的发明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是「结绳说」,一种是「书契说」。前者认为汉字由远古时代的先民们用绳打结的方式表示意思发展而来;后者则认为汉字起源于刻木、刻竹和刀刻等造字方法。这两种说法都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所以至今仍是假说。 甲骨文是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一种成熟文字。它不仅是目前已知的汉字出现最早阶段的形态,同时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资料。 商代人将甲骨文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记事或祭祀记事。也发现少量陶器表面刻有文字。周承商制,亦习甲骨文。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为官方规范字体,同时保留部分甲骨文、金文的形体,整理成隶书体,作为通用规范字体,沿用至今。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发现4000余个单字,经考证,已有近一半的字形与现今的文字相符或相当[1]。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且一脉相承。(见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甲骨文字形简单、书写费时的情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于是人们开始寻求更快捷的书写方式——隶书应运而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说:「秦书八种,隶书草创。」可见隶书是由秦隶演变而成的。秦隶是在小篆的基础上,把线条简化而成;而汉隶则在秦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笔画写成『蚕头燕尾』,并形成一波三折的风格。 汉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开始兴盛的时期。东汉书法家张芝首创『章草』,就是把汉隶笔势写入简帛文字中形成的草写字体,具有简省字形,字体结构向左倾斜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在纸面上写字,由于纸价比甲骨贵很多,再加上墨色好干,容易渗透,无法复原,使得楷书这种端庄、工整的字体得以盛行。为了克服楷书书写慢的缺点,产生了一种便捷的字型——行书。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序》更是行书中代表作品。另一代表作《寒食帖》则是著名的草书之作。 隋唐时期,楷书的笔法、结构都达到了非常完好的程度。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力图创新,作『颜体』楷书。又因颜真卿曾做刑部尚书,人称「颜尚书」,他的楷书风格又称为「颜筋」[1�]。唐代另一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则以楷书著称,他的楷书写得「铁划银钩」,人号「柳楷书」,后世称「柳公权」。
宋代继承唐楷,又有变革。北宋文人墨客提倡「尚意」「创新」,书风追求「瘦劲」。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中,「苏黄米蔡」四大家并称。元代初期,崇尚楷书,元代中期之后,草书复兴。明代书法承元末之风,书风多变,楷书、行书、草书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