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五行属什么?
钟,读作zhōng ,最早见于甲骨文,至迟西汉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锺”表示“钟”字了;《说文》:“鐘,乐钟也”。 可见,「鍾」是「鐘」的异体字。现在也偶尔有人使用繁體字「鍾」,字形為「鐘」加上一「皿」旁。 那麼,「鍾」「鐘」又各代表什么呢?根据《說漢》,古文字的「鍾」像一種「釜」,也就是古代用以盛饭的瓦器。《周禮·司尊彝》:「鐘十有二,實之以豆。」注引鄭玄說:「鐘之形如覆釜。」
而「鐘」則像一種「鈴」。《荀子·勸學》有言:「金聲而玉振之也。」楊倞注曰:「鐘,猶鳴也……鳴鐘以和樂。」可知,「鐘」表音且表意。 據此可見,「鐘」特指樂器的鐘;而「鍾」則泛指一切像鐘的東西——可以是鐘鐘噹噹的鐘;也可以是叮當響的鈴鐺;還可以是碗裡盛飯的釜鍋等等。
钟,读音 zhōng 或 jīng ,繁体字书写是 "鐘"。 《说文》: "鍾,盛酒器也。象形。" 从甲骨文、金文字形来看,「钟」的初字形从“金”作偏旁。所以「钟」的字根就是「钅」,而其字义为“装盛酒的器具”(注1) 而这个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根据汉字的古音系统,我们可知该字在古汉语中读作zhòng (注2),根据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所收,该字的第一声符是金部,并解释道: “锺,乐之美者也。” 所以「钟」的第一个意义即指代「音乐的美妙之物」的意思。
至于第二层意思呢?我猜测是来源于「振铃」。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从字形上看,「钟」字的右边偏旁是一个「童」字,这个「童」字在古代写作「同」,其字义即是「儿童」;另外我们再看看这个偏旁的字如「丛」「童」等,都有个相同的意义指向——「儿童」。
其次,我们来看看「振铃」是什么意思吧! 《周礼·春官·巾车》中有这样的记载: “巾車,掌王之大辂之車,左纛之飾。……輅之轅廣四尺,駕六馬,象天車。……衡之左右,各兩鐙。……輻之五枚,蓋之圓。” 我们知道,古代车子是没有车轮的,它们的底部都是通过在平面上放置若干木块来起到支撑与行驶的作用,这些横木就叫做「輹」。
如果一辆车要启动的话,需要「轼」和「辀」这两个部件配合行动,它们一个负责抬起车身,另一个则负责连接驱动马匹的装置。 当车子行进时,「軾」会在「輈」上滑动,此时为了保持平衡,需要在车上安装「鞦韆」,这是类似现在的减震装置,而「鈴」就是在鞦韆上面悬挂的小铜管,当车子震动的时候,上面的铜片就会相互碰撞发出声音提醒行路人注意。 可见「钟」字中的右半部分就是一个「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