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是什么五行?
“五气”是中医理论的特有概念,源于《黄帝内经》。 “五气”,王冰注曰:“谓清浊阴阳风寒暑湿之气也”。 可见,五气不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是对五种气候的概括:清轻之气(清明)、浊重之气(溽暑)、阴沉之气(阴雨)、阳热之气(烈日)、寒湿之气(冷霖)。
在五脏与四时相对应的关系中,肺主春令、心主夏令、脾主长夏(四季最后一个月)、肝主秋令、肾主冬令。五气也就有了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根据五行特性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的原理,还进一步提出了“土实”、“土虚”的概念,并指出脾主长夏,为土实之时;脾不运化,为土虚之候。因此说:“土实脾气治,土虚湿气治。” 根据六气的变化规律,还能推知六淫致病。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指出:“厥阴不生,风气不行;阳明不生,湿邪不降;太阴不生,寒邪不化;少阳不生,热气不散;太阳不生,燥气不消;少阴不长,寒气独盛”……可见,只要掌握了六气的动态规律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就不难推测疾病发生的机理和转归。
总之,五气六淫是一个整体,在发病方面各有特点,又密切联系。了解它们的形成机制及相互关系,有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