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五行是什么?
《说文解字》中说,“鲁”是“盟主国、礼乐之所”的意思。可见“鲁”在周代之始的地位之高。 到春秋时期,鲁国依然是非常发达的诸侯国之一。它北依泰山,西南有汶水,东南有泗水,水土十分肥沃。境内有大河小溪纵横交错,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耕种。所以尽管鲁国地处中原,其物产却以“小异”著称,不像齐国出海鱼和盐,燕国多桑麻,宋国多山泽之利,晋国多伐木,秦国人多地少,只产出细布。
鲁国的商品经济也很活跃。虽然春秋早期的鲁国国君还常常斥责商人“贾区”,把商人列入“四民”(士、农、工、商)中最下等的位置。但到了春秋中期,鲁国国君已经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甚至把工商之人的收入也列入国家的税收当中了。
从鲁桓公开始,鲁国就开始大规模地铸钱,并且由于铜料缺乏,甚至还向其他国家购买铜矿。鲁国的铜币质量也很好,在当时很有名气,连越国都派使臣到鲁国学习铸钱技术(《荀子·法行篇》)。 春秋晚期,随着铁器的普及和使用,鲁国逐渐由一个农耕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变。到战国时期,鲁国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大国了。
以上所述都是鲁国文明的表面现象。真正让鲁国崛起的,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贵族阶级。这个阶级的成员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和信仰体系,并因此建立了对于内和对于外的强大的整合力量。 在诸夏文明之中,鲁国是一个“尊礼尚贤”的国家。它的贵族们都自称为周天子卿大夫的后代,并以礼仪和德行作为评判人们高低贵贱的重要标准。
尽管到春秋末期,这些仪礼已经渐渐化为空谈,但这一整套文化系统所带来的价值观念却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鲁国人。 正是这种价值观的认同感,促使鲁国人在内外战争中展现了超乎寻常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