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五行是什么?
五 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用“五”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数。 五行的性质: 金:金代表的是肃杀之气,具有收敛特性。五行之中,其他四行(木、火、水、土)各自具有旺盛的特性,而金却具有收敛的特性,就好比自然界中的秋收冬藏一样,因此金被形象地比喻为收获的象征。
木:木有生发特性,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被赋予仁德、礼义的品格。《尚书·洪范》上说:“木曰曲直”,意思就是木头具有弯曲、伸张的特性。由于木具有生长、向上的特点,所以古人多用木来比附一切富有生命力和积极进取的事物,比如政治清明、社会祥和谓之“风调雨顺”;祭祀用的弓叫“有弓”等。
水:水是向下运行的,具有滋润、涵养的特性。因而水被赋予了智慧、灵动的品质。《尚书·洪范》上写道:“水曰润下”。水善于养育万物,所以水又有了道德品行高尚的含义,如“水滴石穿”“润物细无声”等等都是形容水的品性。
火:火的特性是向上、向外扩散的,因此被赋予了光明、向上的含义。《尚书·洪范》中说:“火曰炎上”。火有着温暖、明亮的特性,因此被用来比喻太阳、灯光等具有温暖、明亮特征的事物,以及人们所具有的热情、激情等性格。
土:土没有特殊的形状和颜色,能够承载万物,具有长养万物的特性,因此被喻为母亲。《尚书·洪范》中说: “土爰稼穑”,意思是说土爱生长植物,从中可得到粮食。所以,士被赋予了财富、收成的意义,如土地(财富)、土壤(收成)等。同时,因为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所以土还具有无私、博爱的品性。
金木水火土在阴阳学说中分别对应阴盛阳衰、阴盛阳盛、阴阳平衡、阳盛阴衰、阳衰阴盛五种状态。 而在中医理论中,人体五脏对应五行,五脏与六腑相表里,五脏主蓄积,六腑主传导。
当人体内出现蓄积不足或者传导过快时就会表现出疾病的状态。临床上常常通过补益五脏之气或调和经络之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果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中医的五行学说,我们可以把五行理解为机体功能活动的五个层次——生理功能(蓄积)、消化吸收(传输)、心肺阳气(动力)、肝胆疏泄(调节)、肾阴肾阳(平衡)。 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我们不仅要知道病在哪里(脏腑)还要知道病为什么会在这个脏腑(机制),只有从功能的整体层面把握病理过程,才能有效地纠正病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