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五行属于什么?
《尚书·洪范》曰:“五行,一谓之元,四谓之秀,五谓之英,七谓之俊,八谓之贤”(孔安国注) 又,《周礼·春官宗伯》载:“太史掌建邦之六典,而八法著焉……三曰考校,四日讲学,五日训辞,六日视物。凡此六者,皆有法度和数而应之以阴阳。”郑玄注云:“考校、讲学、训辞、视物,谓班制者,立朝之法度也;三曰考校,谓群臣之义法也——所谓‘五行’之官。”“视物,谓十二子,观其德行,察其过恶,以成王之。” 由上可见,西周的政教文化是建立在一个以“五行”为架构的系统之中的,天子与百官有各自的归属:天子属土,代表德;司徒、司马等掌权的官员各自属木火金水,代表着不同的品性;卿大夫属于土,诸侯介于卿和大夫之间,属于金,而“五行”之官则属于水。
这种体系,在西汉初年董仲舒的新春秋公羊学派那里得到了新的阐发。董仲舒认为,刘汉是奉命于天的正统,所以汉朝的君王应该像土那样厚德载物,而臣下却各有所属:君像木一样向阳生长,勇武好战;相像火一样明亮,教化百姓;臣像金那样刚毅,辅佐君主;士象水那样通达,流动不居。
不过,汉代政治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按照如此完美和谐的体系运行。汉武帝以后,由于君权强化,臣下所分的阴阳属性逐渐模糊,到东汉时,大臣的阴阳属性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东汉著名经学家赵岐注疏《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衡、斗、岁”,曰:“言圣人重此四事,当慎而行之。齐所以行之,金性坚固,不可动摇;斗所以行之,火性炎上,宜明而治;衡所以行之,水木相生,平而有序;岁所以行之,水土相承,静而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