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在五行中什么?
《周书》中有载,周文王卜筮,得《泰》卦而大喜,说是“吉,利用行师”。 后人根据经验总结出六十四卦的吉凶情况。 《泰》为阴阳相交之卦,大吉大利;《否》是上下不通之象,不吉。 《周易·乾》曰:“时乘六龙,以御天。” 《坤》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这就是说,阳刚之气像奔驰的骏马那样,可以驰骋天下;阴柔之气就像顺行的马车一样,遍布辽阔的原野。 所以,《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之浩气。”(《乾》)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 这话意思是,天地交合,万物皆备于我。 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古人制定了很多礼乐制度。
后世儒家提倡“中庸之道”,其实就是这些思想的综合体现。 你看那些礼乐制度,都是强调刚柔适中、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于是乎,社会就和谐了。 周天子认为有了这些制度,天下就可以永远太平下去了。 殊不知,历史总是往前发展的,用固定不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不断变化的人群,根本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秦一统天下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汉承秦制而不改,到了汉朝中期,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一些豪强子弟不事生产却富比一家,而无数贫民甚至无立锥之地。
这时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中有一个字引起了汉儒们的注意——衡。 何谓衡? 齐桓公问管仲如何治国,管仲答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什么叫四维? 管仲说了,礼、义、廉、耻,就是国家的四根顶梁柱。没有这四种道德规范,国家就完了。 齐桓公又问了,哪四德呢? 管仲说,忠、信、敬、惠。 对这种道德规范,汉儒们非常熟悉,一直津津乐道。现在突然出现一个“衡”字,汉儒们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啊!于是就鼓吹起“尚衡”运动。
什么叫尚衡? 就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鼓励人们去崇尚公平。 汉朝以后中国进入了朝代更替时期,但是“尚衡”的思想始终占据着主流地位。 唐太宗说:“夫帝王之治,惟人而已。今人多欲少廉,是为不平。” 所以他提倡以孝治天下,要求老百姓勤劳节俭,为官者孝敬父母。 如果违反上述原则,那就以法论处。 宋朝建立后,尽管军事力量比较弱,但仍然保持着“尚衡”的风气。
比如宋太祖时说:“刑赏予夺,惟吾所为。岂可积威日久,人主因循,不为自止耶?” 所以宋朝虽然重文轻武,但法律非常严厉。
元代虽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但在“尚衡”问题上与汉唐并无二致。 明代法制更为周密,皇帝甚至亲自参与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所以明世宗时,大臣李士实犯了死罪,御史们在审理时竟发现他的罪状里有八条贪污,十八条奸淫,一百七十三条狡诈等项。
清代更是严格遵循“尚衡”的原则,无论皇帝还是官吏,都很注重遵守这类原则。 以至于到了晚清,有人批评道:“国朝律例最宽,然犯法者流徙、绞斩,亦所不免。即皇太后、皇上,有时亦严责罚惩。”
可见这种风气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