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月代表什么五行?
“五运六十甲子”中的“丙辰”,是阴阳五行中,火与土并存的一个时间段。 “丙辰”在农历上是每年二月初三或十一、二十二,节气是春分(清明前)与谷雨交接之时。这个时间点,太阳位于黄经0°—15°,属于“惊蛰”到“春分”这一段时期。 此时冰雪融化,春雷始鸣,蛰虫惊醒;草木萌芽,国色生香,大地一派欣欣向荣。
“春”有“生机盎然”“朝气蓬勃”之意,而“日”则有“温暖明亮”“阳刚坚强”之意。“春天”与“太阳”都是自然界生机勃勃的象征。 而农历“丙辰”这一时段,正是天地间欣欣向荣,万物勃发之际。所以《黄帝内经》说:“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繁荣。” 当然,“万物复苏”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阳气盛”作为推动力。
《内经》指出,这种“阳气盛”源于太阳寒水被春风解冻后向上蒸腾的阳气——所谓“天地之气,上下之位,大寒在左,春分在右。天地气升,阳气隆盛”。 所以“春分”,不仅仅是阴阳平衡,昼夜平分,而且还意味阳气进入“隆盛”阶段——“天清地明”,一阳升腾,万象更新。
既然“春分”时节,阴阳平衡,那么阴阳互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否也能在这个时间点上达到平衡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阴阳平衡的前提下,五行之间是有生克的,只有“相生相克”达到相对协调,才会出现所谓的“五行俱全”。否则的话,“缺行少气”就必然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五脏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