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五行中属什么?

溥欣琛溥欣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砚的五行是土。 唐代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卷之七·玉璧》里提到:“时新贡墨北山完产,以玉璧磨之,其色如漆,名曰端州紫石砚。”这里用到了两个词:“紫石”与“紫色”,“紫色”很好理解,是指朱砂点;而“紫石”则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朱砂,另一种就是指紫色石材——也就是紫泥,这种石头就是端砚。 所以从唐代开始,就把端砚与紫石联系在一起了。

明代程敏政在《浣溪纱·题画端砚》里也说:“紫石寒岩四扇开。” 由于古书上把赤色与黄色相连,所以这里的“紫石”其实就是指的赭石色的砚石。比如北魏的张猛龙碑刻和柳公权碑刻中的文字,都用到了“紫石”这个词,来描述书写用的石头。 再往后到明代,文人们仍然使用“紫石”这个词汇,来称呼自己使用的砚台。明人曹昭在《增修订本野获编·补遗》中说:“又石经室有唐贤写经一卷,系紫石所镌。” 他所说的“紫石”,就是现在的端砚。 明代还有一部作品叫做《云林石谱》,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兼文人雕塑家文征明,他在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奇石的特性,其中就有关于端砚的记载: “端州石砚,今盖已绝代,惟蜀中小池中所出者最佳……色深黑而润泽,颇类歙石,但纹理疏朗而不纹缕。”

可见,至少在明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今天的端州没有产出石头,所谓的“端州石砚”其实是产自四川。而且所用的砚石不是一种岩石,而是多种岩石的组合。颜色也不仅纯黑,而是带有褐色调的深黑色,并且十分润湿。 这显然与现代地质学的结论相符:今天的端州是位于喀斯特地貌的峰林盆地,周围都是石灰岩,根本没有含铁锰质的岩石,怎么可能形成铁矿和锰矿呢?更别说用来制作砚台的岩石了。

方姣慧方姣慧优质答主

我国的砚文化,渊源远流长。在汉字的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的造字方法叫象形。水在古人的眼中是包容万物,承载万物的。象形字“研”中,“水”占据核心的位置,水外包围着“石”和“木”,只有三者的和谐运用才能够生成“墨”。在“研”字里,“木”在造字之初实际指代的是“砚滴”,古代研墨时须向砚池注水,而“砚滴”就是用来向砚注水的容器,用铜或玉石、铁等制作,一般以瓜果形为多,使用时倾斜使之滴水,借以调节“墨汁”的浓度,以达到最佳的书写效果。

“研”由水、石、木构成,从五行学说上讲,木、火、土、金、水分为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木属青色,其位在东;火谓赤色,其位在南;土为黄色,其位在中;金是白色,其位在西;水成黑色,其位在北。“研”字的木、石、水正占据东、西、北三方,只有“南”缺失,在“研”字中,水在中心位置,取其包容的意义,因此,从色彩上讲,“研”字以青、白、黑为主色调,如果再赋金黄的颜色,那“研”字中五色,即五行皆具备。木和金在“研”字中是以“石”、“墨”和“砚滴、砚匣”等的附属之物出现的。

在五行的五个方位中有四个方位在“研”字中出现,如果将“南”的“火”纳入其中,那么“木”生“火”,“火”生“土”。“土”在“研”字中也以“墨”、“砚石”、“砚匣”等的附属之物出现,因此,“研”字中有“木”、“火”、“土”。由此从方位和五色上讲,五行在“研”字中皆备,如果把“水”作为“研”之主位,按照五行学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那么“研”字五行生克有序,相生相克,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系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