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五行属性什么?

乔礼乔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春秋时齐国高子仲为父祈寿,“作主,修除祠室,雉兔之毛,以陈于坛。”郑玄注:“方形曰主。” 汉朝的经学家对此解释更详细:“方者,神象主。主必有形,故以方名。” 所以可见,方是祭祀时用的一种器物,而且是长方形的。 这种祭祀用品,后来发展成古代的棺材——方形的木器,中间隆起,两边有底座,形状正如供台。古人认为人死如不死,灵魂归于天上,所以要“铺席于地而祭”(《礼记·檀弓上》),这“铺席于地”的用词很形象,正是后世所谓“铺金砌玉”的“铺”字最初的意思。

由于死者灵魂所归的地方需要一张床,于是这种“铺席于地”的工具就变成了装殓死者的棺椁,也就是《礼记·檀弓下》所说的“有筵席而葬”之意。 再后来,棺材又发展出了不同的材质和样式,但“方”却保留了原有的含义指代棺材——至迟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是这样的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习惯把墓穴中摆放的棺材称为“方”,南朝梁文学家任昉的《述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朝齐武帝在位的时候,“陵西十馀里有一石马,夜夜常见火光。”当地官吏担心火灾,想将石头马移走,“移马须得一昼夜力士,乃能举之。及至,火光转炽,夜不能就。”结果到了夜里,“火光照得通天。”官民皆大惊。

原来,这匹石头马就是古代的梓椁(即涂以丹漆的石椁),上面雕刻花纹,夜间看起来就像燃烧的火光——当然这不过是作者的想象而已。不过,作者既然说这是古代梓椁的形状,那就说明此时人们已经习惯把长方形且顶部略呈拱起的石制品认为是棺材了。 唐宋以后,纸制棺材、柳条棺材盛行,木制的棺材逐渐被淘汰,“方”也就不再是指棺材本身,而是指陪葬品或冥器中的木制构件了。

万思恬万思恬优质答主

方,是中国字典之中最常见的汉字之一,其字形是四方形的象形,本象房屋,其引伸义为方形、方向、方略、方法等,如:大地方圆、四面八方、方针、方略、方法。

方在汉语中还常常通假为“旁”,如《礼记·檀弓下》:“然则废丧事而立制礼,其果有敢方诸孔子之前者哉?”大意:那么废除丧事而制定礼法,难道果然有敢于在孔子面前与之分庭抗礼的人吗?其中的“方”就通假为“旁”、并义为“比”。因此引申为比拟、方正等。此外方还有还常常假借为“舫”如:船坞之方,大意是造船的地方。

在《说文解字》中只有“舫”,而没有“方”。“舫”字的含义为“船坞”,《方言》中也只有“舫”字,亦没有“方”字。许慎在“舫”字下注释为“船所依傍处”,大意为船靠泊的地方。所以方、舫在古文中常常通用,并且含义十分接近。

从字源上考究,方为四方,由水(古文为横写)和并(两个一)构成,因此方字的含义与水有密切关系,同时,方字的本意为水边的土台子,其形状为四方形,所以方字属“水”字旁。

《周易》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类,这五类物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金居于西方,西方属“庚”,即庚方,因此方字的五行属性为“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