棂的五行属什么?
《集韵》里“夌”字收的两读音lián 和líng 都是这样理解的——“夌,陵也。从辵,令声。读若灵。亦作凌、作零。《礼》:‘四行周旋。’注:‘行犹历也。’‘经始灵台。’注:‘灵台,历台也。’” 所以“夌”和“凌”的本义其实都是指“登高”或者“在道路上行走”(见《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高山仰止”和《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种植谷稼,百卉始凌”)。因此“夌”的字形的演变过程应该是从“凌”——“夌”——“靈(靈)——”“霝”——“凌” 这个字形的变化是很直观的。但是用现代汉语标音却有点麻烦:
1.直接依古音标注,则读音为[ㄌ一ㄥˊ];
2.如按反切上字取音,则以“陵”切“綾”——读音是[ㄌㄧㄥˊ];
3.如果考虑古代有浊上归去的情况,则“绫”应读[ㄌิㄥˊ];
4.而如果认为古代的浊上只归到阳去,则又变成了[ㄌㄧㄥˊ]。
我主张后者,因为“陟”字作为反切的下字时清上归去,而这里作为声符只有浊上的可能〔(-i-)n:〕
总之,各种方法都显得有些繁琐。我觉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忽略这些细节,一并视之为“淩”字的多音字,按“淩——灵的通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