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酉五行属什么?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算书,其中用到了阴阳、五行、八卦等概念。现在一般认为,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5种元素(或物质)。然而,在古人看来,五行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东西,而是描述了不同元素的特性: 金——“从革”; 木——“仁”; 水——“润下”; 火——“炎上”; 土——“稼穑”。 除了这5个基本要素之外,古人还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即“五行之数”。
那么,为什么是这5行而不是另外的5行呢?古人这样规定有什么讲究吗? 其实是有讲究的!在《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春三月要“广延德行而敦教思”,夏三月要“大敛财货,普施惠泽”,秋三月要“收聚百物,废去邪谋”,冬三月要“闭息宁神,以待阴阳之和”。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在春天要让阳气生发,所以不能让阴气压制了阳气,所以不能用伤阳气的药物;夏天要释放能量,不能积蓄太多,所以不能贪得无厌;秋天要收敛,不要让阳气过度消耗,也不要放任阴气生长;冬天要蓄能,不宜过分耗散。
还有,在《尚书·洪范》中记载,箕子为周武王预言,只要遵守五个法则,就可以获得丰年: “一:嘉穀,殖于千耦;二:嘉糧,生於百畝;三:嘉禾,殖於百里;四:嘉蔬,殖於叢莽;五:嘉稻,生於川澤。” 五穀,也就是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高粱,它们都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
以五谷为例,春天,它们都在发芽抽枝,属于阳盛阴微的状态;夏天,它们都在成长,属于阴阳平衡的阶段;秋天,它们都开始成熟了,阳开始减弱,阴开始上升;到了冬天,它们都收获入库,阳入阴,保持蛰伏。 所以古人说的五行,其实就是指五谷,而不是指特定的金属、木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