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五行属木吗?
“五德”之说,首见于《周礼·春官》“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谓之璧璋琮圭琥璜。天子执璧,诸侯执璋,卿执琮,大夫握圭,士执璜。”这里将玉的硬度与五行相对应,即硬木属火、软木属土、半硬不软属金; 郑玄注疏引郑司农的话说,“王者之制,冕服九章,大裘而祀上帝。……冕服五彩,五色则五德。”可见,在郑玄看来,五行与五服的图案也是对应的;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进一步确定了五行与五服的对应关系:“冕服九章,日、月、星辰、山岳、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为五色。” 据此,五色中的“青”属木无疑了(因山与木同在东方)!而且,这个结论被后来的学者一直沿用下来。
不过,这个结论是建立在一个重要前提上的,那就是五行中的“木”是指“建木”。什么是“建木”呢?西周末期史学家太史伯曰:“若夫神树,所谓建木也。伏羲所导,舜之所耕。”——这是将“建木”与伏羲和舜联系起来了。到了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称:“神农本起烈山氏,颛顼姓高阳,其在天子位,故号高阳氏。”“黄帝居轩辕之丘,帝喾亦居之,其国名称轩辕;尧姓唐,祖宅祁,故名陶唐。” 也就是说,司马谈认为上古时帝王居住的地方就叫“宫”或“室”,其名号往往就是“某某之宫”或者“某某之室”。如舜的居所叫“有虞之宫”,禹的住处叫“禹穴”,纣王自建的宫殿叫“鹿台”等等。
那么,在这种观点下,“建木”其实就是“宫殿之木”的意思。因为古书上多次提到,这种树“似栋”且“生于庭(大殿之上)”,当然就是“宫殿之木”了。 那么,这种观点正确吗?应该说,它确实符合先秦文献的逻辑。但是,我们如果考察一下战国以来的考古资料的话,就会发现,这种观点存在一个难以弥补的缺陷——它没有考虑“宫”与“室”的概念在古代是有递进的。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竹简记录此墓的形制尺寸。这座墓的平面呈“中”字形,分为上、中、下三层,随侯乙居中,3个墓道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另外,在中部还发现了2座车马坑,显然,这里是作为陪葬的冥府用,体现了“事死如生”的理念。
这座古墓的形状,正合《周礼·考工记》所说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其中,中部的封土为“陵”,四周挖有护城河,正符合《周礼》所说的“环冢树木”。
除了随县的曾侯乙墓以外,在山西太原的晋阳古城遗址附近还发现了春秋时代的赵卿墓。该墓的形制与曾侯乙墓差不多,也是“中”字形,有上下两层,中间有天井分割。不过,在这个墓的周围还分布着大量的小墓葬,其中一座还发现有车马坑,显然这些都是作为陪葬的冥府之用。 这些发现,与我们前面引用的那些文献似乎矛盾了。因为这些发现表明,从战国开始,“宫”已经不再单纯指帝王的住所了,它也指一般达官贵人的住宅。比如《庄子·天下》说宋钘“意甚幽远而思深,不以言谈,不以空语,超绝人群,至于今王公大人从事于道者,皆以为孔融。”这里的“宫”显然是住室的含义。再如《史记·项羽本纪》载张良对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臣留侯守关中。”这里的“宫”也是住室的含意,相当于后来的“府”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给五色里的“青”下一个新的定义了——“青”,指东方树木,特别是宫殿之木。 其实,我们前面引用了那么多文献,本来是想证明“青”属于东方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反倒是这些文献证明了“青”属于东方草木。这是因为,如果“青”代表南方,那么为什么所有的引文中根本没有提到南方的一草一木呢?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只有“青”代表东方草木才解释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