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属于五行水吗?
这个问题有趣,其实中国历史上很多次大规模移民和难民潮都和五行有关。 明朝初年灭云南梁王政权后,为了填补云南的空虚,从江浙一带移民至云贵地区,当时朱元璋的旨意就是“赐赋云、贵以实内地”,《滇云历年志·序》记载“嘉靖丁巳之冬,闽、粤奸民流寓入滇者数万”,这些南方移民被官方刻意引导往云贵迁徙,就是为了补充两湖在元末战乱时期大量流失的人口,因为两湖在明朝中叶已经呈现地少人多的状况了(湖南、湖北人口在明中叶增长非常快),所以这大批移民进入云贵,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当然是让云贵当地人口减少,土地荒芜,从而促进两湖经济发展的。 除了两湖外,江南地区的苏浙皖也不断有农民流入江西定居(主要是西部的川陕地区),这些人口流动同样被官方所允许,甚至是有意安排的,原因还是经济,毕竟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土地兼并严重,无地农民增多,而江西等地则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很大,因此将江南无力耕种的荒闲田地开辟出来让百姓去耕种,自然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当然从今人的眼光看,这种做法是很愚蠢的,会造成本地粮食产量下降,引发粮价上涨,但明朝中后期财政紧张,赋税收入微薄,根本支撑不起全国粮食产量下降带来的压力)。
这种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而且正符合金木土水火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可谓“天造地设”! 清朝初期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即让关外满洲人和关内汉人在政治上享受同等待遇,这样一来为了维持满汉平衡,就必须保证东北地区的人口和耕地不被无故增加,而关内人口无论数量还是耕地都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蒙古草原引进牧业,将牧业与农耕相互制衡,才能保持东北地区整体上的平衡发展。
在中国古代星占学中,古人为了观测天象及其变化,把星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叫作五宫,后来道教演变为五官,并且和五行、五方、五色、五级、五脏、五音等相配。中官像帝居,统御万3,因称紫微,也叫紫薇宫,是天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为至尊至极。《史记·天官书》说:“中宫,天极星,氏帝王。”即把帝王与天帝相配,说明我国很早就形成了“君权神授”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
东官苍龙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颗星,苍龙像东宫之神。苍、青同音,即东方青龙。西官白虎七宿包括奎、娄、胃、昂、毕、觜、参七颗星,白虎像西宫之神。南官朱雀七宿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颗星,朱雀像南宫之神。北官玄武七宿,分为龟蛇二宿:前三颗星为玄武七宿,像龟,后四颗星为虚、危、室、璧,像蛇,二者合称玄武。玄、黑同音,又叫黑武七宿。北方玄武像北宫之神。
“四象”也象征四季,按春、夏、秋、冬排列,东、南、西、北四方、四种颜色、四种动物、二十八星宿和四时相配。五行:古人把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运动变化规律,抽象地运用到对宇宙万物的认识上,即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五者相生相克,相互为用,不停运动,生生不息,变化不止,宇宙万物都是五行运动的结果。把五行与五方、五帝、五色、五音、五脏、五味、五祀、五官等相配合,说明五行支配着宇宙万物。木性升发,有发生、条达、舒畅、生长之象,东方有生发之象,春季有条达之气,故东方属木。“官”表示主管的含义。
五级:五级亦称五岳,是五方最高大的山,象征五方的大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龙”、“虎”、“龟”、“蛇”是古代四种吉祥动物。东宫像青龙,说明木有龙德;西宫像白虎,说明火有虎德;南宫像朱雀,说明土有雀德;北宫像玄武,说明金有武德。五行之德集中于中央黄帝,中央黄帝统御四方之帝,象征中央土为万物之母,土旺于四季,无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