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在五行中是什么?

晋博云晋博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克”这个字,属于会意字。金文的“克”字形,像双手举着木棒,表示用木棒击打、克制敌人;小篆的“克”字形,在“木”下面加一小短横,表音。到楷书,“克”字基本固定下来,变成今天这样的写法了。 古代的制式兵器,长柄武器多数是用木头做的。比如矛、戈、戟等。所以古人用木做兵器的很多,比如攻城用的云梯,战车上的触角。

《说文解字》解释“克”字时说它“从木,从辛。辛,刑也。刑,克也。”“辛”是“罪”的字根,有惩罚、制裁的意思。“刑”是“克”字的本义。所以金文的“克”字,就像是在惩罚、制服敌人。 而“克”引申出来有战胜、攻破的意思,这是由“克”的本义“刑”直接来的。如“克敌”。 再引申一下,“克”还指能够、可以之意。《论语·子罕》中有言:“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里的“克”就是“能”的意思。 后来,“克”字的这些释义都被收入《汉语大字典》。不过,在古代除了这个意思之外,“克”还有“完成”“胜过”等等意思。

古人在使用“克”的时候,是有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他们一般在表达完“胜”的意思之后,才会用到“克”。而“克”的这几个现代常用的意思,都是源自于古书所记录的特定语言环境。 所以“克”的这些含义,都是它在古代用法的遗存。

邝雅克邝雅克优质答主

1、克在五行中称为戊土,戊属天干,土属五行,五行配五方,“戊”取“围”义,“戊土”引为包围之土,即城墙。其特点为“稼穑”,即种植五谷。象征着孕育、培育、化生、承载、生长的物质和功能。

2、“戊”字从“戍”,“戍”是兵的本字,古代为了抵抗异族人的侵扰,在经常发生战事的地方,修筑城池,驻扎军队,加强防范,所以由“戍”从“十”从“一”组成的“戊”,有“围”义,所以甲骨文上“戊”字的字形作从甲从戍从五形。因此,“戊”字包含军队之甲与驻守之戍,并代表围成的高墙。因“戊”字所象本为围绕高墙的“五”城之兵,因此在《周易》的《系辞》中,才会有:“易”字与“五”字相通。

3、戊土为天干之土,四季旺衰变化不大,属纯粹之土,无阳,不燥,无阴,不湿,四季晴明,如黄土高原。戊土的特性为得运得令,性情刚强,力大无比,如铜墙铁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