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在五行属什么颜色?

石镇石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与动物的关系,一直是易学领域里的谜题之一; 现代的科学研究已经可以确定,动物没有属于自身的五行属性,它们的“五行”其实是人类赋予的。(注1) 所以,我们谈论“某物属金”“某物属水”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

但古代的易学著作里,却经常出现关于五行的比喻,比如把天地宇宙比做人身体,那么人体的中轴线就是“土”;又比如《说文》里提到,“火在日中则炎上,水地在下则润下”,可见古人是用“上”“下”来表示五行属性的。那么,用“上”或者“下”作为判断标准,是不是更符合古代科学水平呢? 其实也不见得如此。现代科学虽然证明动物没五行属性,但古人类不是科学家,他们不可能知道这么复杂的问题,所以,以人类的认知水平,他们肯定是用更简单的方式去区分物质。而“上”和“下”的概念正好是最容易让普通人理解和掌握的,所以他们才会使用这样的概念。

如果我们对古易书的五行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一种是现在流行的五金、五色分法,另一种就是把万物分成上、下两类的分法。这两种分法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吗? 有!这两种分法反映的是上古两种不同的历法系统。 五色说流行于中原地带,那里是夏商周的故乡,他们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年分大小月,每月二十五天,一年三百六十天,全年十二个月,三月为一季,四季共计十三个节气。这种历法首先把一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六个节气,然后每个节气的五天分别配上一种颜色,最后把十二月配满十二种颜色。这种颜色分法,正与现在算命里的五行相联系。 而还有一种历法,就是东汉张仲景提出的“朔望月”,这种历法以月亮圆缺为一个周期,每个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没有二十四节气。以这样计算出来的月份,一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比现在的阳历少一天,每隔三年多出一个闰月。这种历法同样会把一年的时间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各设六个节气,不过这里的节气是没有颜色的。

两种历法区别最大的一点是,后者的每月初一称为朔,十五称为望,所以有“朔望月”之称,而前者每月初一不叫朔,只有十五才称朔,所以没有“望”这个称谓。 “朔望月”出现的时间很晚,大约是在东汉后期,所以五色论完全取代了上下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