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字的五行属什么?
“獨”字在现代汉字中属于单一字,即只有一个读音、一个写法(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字;在古代汉字中属于复合字,由“禹”和“曰”两个字构成,读作du,第四声。后来由于简化字政策的推行,“独立之‘獨’”被简化成“独”。
古人造字很讲究,一个字常常包含多音字。 譬如“一”字,有yī(第一声),yì(去声)两音,表示数词“一”时念 yī,单独表示“唯一”“独自”的意思念yì。 再如“不”字有bū(阴平)和bu(去声)两音。 又如这个“独”字,《说文》中有“独,南越语。一曰独有也。从犬,音督。”注:南方越国的话称“独”为duo;另一种意思指“独自”念du。
以上诸例说明,古汉语中很多单音节字往往含有两个或更多的音变形式,因此不能以现在一个字一个音的标准来简单判定古书的用字,否则就会出现错字、误字。这种因古今音变而产生的误字现象叫做“形声失型”。 比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犬部》中收录了八个“独”字,分别写作“鑊”(jùn)、“鑭”(zhú)、“鰒”(dǔ)、“鰉”(xiànɡ)、“鰏”(qǐ)、“鰓”(rě)、“鼊”(bì)、“鰥”(gān)。这里面的“鑱”、“鰒”、“鰉”、“鱕”都是鱼名,《尔雅·释鱼》:“鰒,鱼。”郭璞注:“今江东呼鱼为鰃。”《庄子·秋水》:“鰂鯨鲿鰋,以鱼肉酱,粲然满盘而吃。”成玄英疏:“鰂,鱼名。……”清人马骕撰写的《绎史》卷一百引三国魏王昶奏书:“龟兹国贡黄雀、胡椒、郁金、薁枝、苏合香气。”其中的“薁枝”,就是古代文献中的“獨”字。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二·葡萄》中说:“此树叶与皮俱入药。盖北土所产者叶小狭长,南北所产者叶大而广。东川、蒙自所出者色青,西川、滇省所产者色白。”这里的“叶”字,《本草纲目》卷三十七引杨慎之言:“葡萄之叶曰葡桃,北人谓之蒲桃。”杨慎所说“葡桃”,就是古代的“獨”字,因为“萄”与“桃”同音,所以避隋炀帝讳改“杜”为“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