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睦,姓氏,读作mù.《说文解字》中说“睦,和也”。从字形上看,“睦”是一个形声兼会意文字。上部的“言”表示它属于会意字;下部“卒”表声。中间的“目”表示其意义与视有关。“目”在甲骨文中像眼睛的样子。本义是指看,观察。 现代汉语中“睦”只有一个读音[mù],但是古代汉语中“睦”有[wù]这一读音。
《集韵》引《仓颉篇》中“睦”的注释为“温厚相敬之意”,说明[wù]这个读音在古代是“睦”的主要读音之一。那么为什么又变成了现在唯一读音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代汉语中“睦”的字形已经统一。而古代汉语中“睦”字形体比较混乱。除了上面的“睦”外,还有下面两种形式: 这两种形式都读作[wù]。但第一种形式写作“睦”,第二种形式写作“慕”;而且这两个字与其他形音义的汉字混排在一起,不容易分辨。所以读音也容易混淆。这种情况到清乾隆年间修撰的《康熙字典》时才有所改善(见附图)。
其次,古书中的通假字也是造成[wù]音现象的原因之一。比如《左传·宣公二年》中有“我闻吾子之勇,故伐楚致师,已竭吾力,吾子未见。请复见吾子,则我事君,可一劳永逸。”其中“致师”的“致”通“至”,“我闻吾子之勇”的“勇”通“友”。由于古人写作时通假错误往往连篇累牍,读音自然就很容易出错。
方言的影响也是一个原因。我国南方大部分方言把“眼珠”叫成“目珠”或“目玉”,读音类似“náo”。在南方很多地区的人读“睦”字时也会读成“nuò”。这种读音上的变化会对“睦”产生什么影响呢?以普通话为例,一般词语里的声调不同,读音差别很大,非常容易区分。但在“睦”字前如果有一个阳平调的字,“睦”就会读成去声(第四声)。如“墓”字,用普通话读作“mù”。如果在“幕”前,“睦”就读作“mo”。再如在“暮”前,“睦”字就读作“mu”。可见因为阴平阳平的声调相近,容易混淆,所以造成了如今“睦”只有一个读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