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在五行属性是什么?
“华夏”的“夏”字,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像一枝手拿宽叶草的植物形象;西周的金文则像一束植物枝叶;秦统一文字后的小篆像一株植物的枝叶和花朵。 《汉书·五行志》云:“夏,假也,犹大曰花。”“夏”为“大”之义,多指草本花卉,如“西瓜”、“荷花”等;而“华”则为“花”之义,专指中心有芯的花朵,所以称“梅花”、“杏花”。明代学者张岱著《夜航船》:“凡花皆发于枝干,独‘杏花’发于枝根……故‘杏’字从‘木’。” 而“华”与“夏”联合起来表示夏季开放的花卉,正切合“华夏”之意。“夏”、“华”连称时亦常兼表地域概念——“中华”(Sechina)或“中原”(Central China)。
至于其来源,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地方——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玛雅文明。公元317年建立的托尔特克帝国以古城奇琴伊察为首都,其遗址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大平台,上面建有宫殿与神庙,下面则是巨大的地下宫室。在平台的南端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祭坛,顶端立着一个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羽蛇头雕像。这座建筑刚好坐北朝南,每年夏至那天,阳光会照进大厅的东壁,沿着中轴线一直射到羽蛇头像上。 这就是著名的“羽蛇神庙”(Temple of the Feathered Serpent),而羽蛇神正是印加人崇拜的神灵之一。
公元1200年左右,来自安第斯山脉的印加人迁徙到了这片荒蛮之地并建立了王朝,他们发现羽蛇神庙早已被洪水冲毁,只剩下一堆废墟。但是,让人惊奇的是,虽然这座建筑已经坍塌了,但在每年的这一天,阳光都会穿透墙壁的缝隙照射进来,正好落在中央石座上的一个石像头上——这个石像是如此逼真,仿佛它正在专注地聆听着远方传来的圣音。 这就是“华夏”——一个光耀四方的名字,起源于对春季植物发芽生长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