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迁都北京?
这个有历史原因的,从元朝开始,元朝的首都叫做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到了明朝初期,首都依然在北京,后来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朝廷为了安抚北方蒙古贵族,把皇帝从北京迁到了怀来,称为“北徙”。 当时由于北方边防压力增大,军费开支增多,而朝廷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地区的税收,因此南粮北运的压力很大(主要是江浙地区),运输成本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正德年间,江苏、浙江、江西三省的漕粮改调至京师附近的新漕粮仓储存,然后由京师附近百姓买食,史称“折粟之制”。
到了嘉靖年间,这种制度进一步发展,除了原有的三省外,湖广和河北等地粮食也开始北上输送京师,形成了“南粮北运”的规模。 当然,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首府,自然有着自己的优势。首先,北京是元代以来全国的金融中心,经济基础较好;其次,北京的军事地位不必多说,周围八府四州的地势也十分有利于防守;最后,北京靠近东北边界,如果发生战事可以从满洲方向获取马匹等战略资源。而且考虑到朱棣起兵篡位后定都于此,可以说北京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