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哪来的优越感?
“京腔”里确实有一部分是优越感的体现,毕竟在“京腔”出现的地方,说话的人大概率是北京土著,或者祖籍是北京周边的农村和小镇的,并且在北京受教育程度不会太低。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你跟一个操着京腔的人说,你去西单逛逛吧!他多半会说:你去西单干嘛呀!(用句方言:吃嘎哈啊!)你问他去不去,他说去干吗呀!好像你去西单就犯了天条一样。
再比如,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小孩,他跟你说他爸爸单位又发福利了,可能他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我爸他们局今天发了大红包啦!(用句方言:我爹他们局又发钱啦!)你要是问,他发的什么红包啊,那么大?人家就会很神气的告诉你:粮食局的粮票!汽车厂的油票!还有肉票、布票、糖票……多得数不过来呢!
跟一个操着京腔的人聊天,有时候真的感觉是在和小孩子对话,因为对方总是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位置上。 不过,这种优越感其实是来自外地的压力。因为建国初期北京接收了很多来自各地的精英,导致当时的老北京人其实是有傲骨的,加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老北京的很多下层居民觉得自家祖上有皇族血脉,所以一种优越感不知不觉的就渗透进了语言之中。
但是,现在北京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这样的语言习惯了,因为他们从小受的教育让我们整个社会都认为自己的出身不重要,自己的家庭条件也不值得骄傲,一切只能靠自己努力去改变。现在的年轻人就算有优越感也是来自于自己强大的实力,而不是那种毫无理由的优越感。 然而,那些来自外地人的压力并没有消除,只是转移了方向。现在北京年轻人的优越感已经被房价和摇号抢走了,他们一边为了买房拼命工作,一边抱怨着自己生的不是时候,再回头看看自己父辈那一代人拥有的特权,真有一种时光倒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重新来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