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定都北京?

石夫诣石夫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定都”是个近代概念,指确定首都(政治中心)的位置。中国古代没有这个概念,也没这个必要——天子居处随时都在变化,谈不上“定”。 秦汉时,皇帝住在咸阳、长安;西汉迁丰邑(即秦咸阳遗址),东汉建洛舍,都算是“定都”。 魏晋南北朝时,皇城经常搬家,算是有个“首都”,但没有“定都”的概念了。 隋朝建大兴城建东都洛阳,唐朝又建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其实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旧营新而已。虽然频繁搬家,却都不是为了逃避战乱,所以这种“搬”不能算在“定都”之列的。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混战,中原王朝的“京师”或“宗庙”往往被毁于战火,这一时期当然更不可能有“定都”之说了。 宋朝立国后,定都开封,后来金兵南下,又被迫迁都杭州,这显然是“定都”了。不过此时中国北方人口大量锐减,经济繁荣程度也不及汉唐,南方的经济文化反而显得更为突出,于是出现了“南纲北论”的局面——“南”指江南地区,“北”指汴京地区和后来的燕山府(今北京)。

元灭宋后统一了中国,定都大都(今北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定都北方(当然,元统辖的版图比汉唐时期要辽阔许多),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但元代末年,京师一度为红巾军所陷,元顺帝逃到应昌路(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在应昌路建起新城,两年后迁都应昌,这也是一个“定都”的例子。

明初定都北平,后改称北京。明代南北对立,双方都在北京外围筑起城墙以巩固自己的“首都”。永乐九年(1411),成祖决定迁都京师,将南京的皇室宫室尽行迁移,同时把南京的官署及府县单位分别搬到北京,从此正式定都北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