焴五行属性是什么?

屠杨屠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礼记·檀弓下》中有言“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丧服毕,而后复其位。” 《论语·颜渊》中也有记载“子张问孝,孔子曰:‘色难’……子夏问道:‘色难,那么具体地怎样才算有礼貌呢?’孔子回答说:‘在父母的丧事上,能够尽量表现得悲痛,就可以了;在祭祀祖先的礼仪中表情能够庄严恭敬,就已经足够了’” 可见古人的葬礼是多么得郑重其事、慎终追远啊!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就是哀痛表现——哭。

先秦时期社会风气还比较质朴,人们对于亲人的离世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自然得情感流露——哭。《礼记·檀弓下》中记载了君子和庶人之哭各有不同:“父母之丧,悲哭之气,哀威而不杀。” 到了汉代,儒学开始逐渐走向世俗化和体制化,儒家经典也被官方认可作为官方学说,人们在处理生死大事的时候更加讲究合乎礼法——哭也要按照礼节来哭泣。

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去世,据载皇帝亲自主持丧礼,大臣们按顺序排好队,一边行跪拜礼一边哭诉悼念。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去世后,群臣也是齐刷刷地跪在地上,依次而哭,哭的声音要能听到彼此说话的内容。

东汉时,明帝刘庄的父亲刘庄去世,当时天子哀伤至极,几乎快要晕倒,于是侍御史董班上前扶住天子,一同痛哭。 魏晋南北朝时,人们还是保持着古礼中的那种“居丧尽礼”(《晋书·礼志》)的状态,在父母的丧事上,无论身份地位高低,都能够认真地遵循古礼尽孝。

南朝齐国尚书郎王融,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侍奉武帝,听见武备哭泣,自己也抱着棺木痛哭至死。 西晋著名的文学之臣王衍,面对父亲的灵柩,也是恸哭失声,直哭得晕厥过去被救醒后,又继续哭。 后来到了唐宋年间,这种重丧礼的风气似乎已经淡去,大文学家韩愈在《丧礼2》中抱怨道:“今之孝者,将寝处乎其旁,其旁既虚矣,安得其为礼哉?” 宋朝时,更是流行“哀毁不食,血泪交集”这样的词句来形容孝子的举动,这些词语仿佛都在表明古代那种“居丧尽礼”的风俗已然不再。

可是事实上,古人在办理父祖丧事时的庄重态度并没有变,变得是后人评价他们的眼光和标准。古人所看重的是“礼”,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哀痛”则是出于天然之情。所以这种“哀痛”是自然而然得流露,而不是强行压抑自己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做作。这一点,从他们对待自己的姨母、叔伯的父母(即外祖父母、伯舅姑)的丧事时表现得相当随意就能看出端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