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五行是什么?
天干地支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由中国古代民间天象观测传统中有关天干、地支的记载发展而来 《史记·历书》说:“黄帝作五帝纪。”又引《世本》说:“帝尧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yú)夷,曰旸谷;敬顺昊天,史历日月星辰;令羲和造书契。” 这里所说的“纪”是历法的意思,所谓“五帝纪”就是关于五行的记述,说明在五帝时代已经有了用金木水火土五个字来分别代表五种属性的阴阳概念的五行历法。至于具体的时间与过程已经不可考。但由此可以知道,五行思想早在五帝时代已经形成并开始用于描述自然与社会的性质与关系了。
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对五行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东方属阳,其色青,其气动,故其星为七星,主草木;南方属阳,其色赤,其气燠,故其星为三五,主火;西方属阴,其色白,其气燥,故其星为五星,主金;北方属阴,其色黑,其气寒,故其星为七宿,主水;中央属阳,其色黄,其气静,故其星为二十八宿,主土。天地间的气相互交感而生成万物,万物有形质而后产生精神魂魄。于是有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性质和属性。由于它们互相感应而产生出天地之间的神灵。所以说:“精气之聚也有各种聚集的方式,有的聚集成为精神,有的则凝聚变成形体。” 而后世的许多学者对这种五行的起源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据史料考证,古人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星宿。每七个星宿一组合,谓之“星官”。星官共一百多颗恒星,它们各有名字,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和象征。古代的天文学家将这些星星分组组成形象各种各样的图形,并赋予了这些图形以含义,称之为“四象”“五行”“八卦”等,又将它们与宇宙中的自然界和社会万象相对应,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占星学理论体系基础之一——天文历法学说。 在《史记.天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宫天极星...东西百二十度,以宋之分野望之。”可见在汉武帝之前五行的划分是以中原王朝的疆域为中心的,而且这个中心还是以中国传统的九州论为基础,也就是说汉代之前的五行方位是有严格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