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字五行几画?
《康熙字典》“礼” 字云:“《集韻》里旨切,音理。《玉篇》禮也。《廣韻》儀也,敬也。《韻會》禮者,體也;儀者,式也。言著其身,動其形,謂之禮;舉其式,陳其儀,谓之儀。”又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民之所離也」。 由此可知 “礼” 字從文从呂。而《說文解字》中則稱:“禮,履也。所以飾後足為行也。从示,从豊。豐,行皃(形狀像行走)。”“豊”本作“豊”,象行禮時盛饌之狀。以“豐”為聲符的“禮”,表示的是“行禮”、“踐履禮儀”的意思。
《禮記·檀弓下》有言:“禮,初亦簡,而後益詳。”可知“禮”字的構形是表示漸進的。《說文解字·示部》:“禮,履也。所以適遠,用來見尊。”又《月部》:“臘,冬至後三月禮。”此兩處所言皆表明“禮”字在造字時含有“行”的意思。故《易·乾》孔穎達疏曰:“禮者,履也。” 《周禮·地官·司市》“凡禮事之屬”,鄭玄注:“禮事,謂田獵班爵之事。”可見西周時的“禮”已指軍事行爲了——由一衆人跟隨的“步”衍變而來。《詩·魯頌·閟宮》“俾爾單復,惟予一之”,鄭玄箋:“俾爾車徒,唯我一人往復周旋,終日長久。”這裏面的“爾”即代指“你”——戰爭中的敵方。這種戰場上的對峙情形和“禮”最初的含義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推知“禮”由戰場演變而成社交儀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