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在五行属什么?
“拜”字在五行中属火,因为其部首为“示”。 “示”指“上帝”或“神”。在古代,祭把始祖和宗庙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因此祖先神位于五行的中心,即中央属土。而向神表示敬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献”,一个是“拜”。“献”是把东西放进祭祀的桌上;“拜”则是要把自己放在拜坛上。前者是事物接近神,后者是人贴近事物。所以两者都含有“地上有物品”“天地相通”的意思。 《礼记·曲礼》中指出:“凡视君之颜,谦也,不拜;退而敬之,恭也。”意思是说,国君在祭祀时,诸侯、大夫等必须行“拜”礼,以示尊重。这种礼仪后来就成了臣见君时的基本礼仪。《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孔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的家乡鲁国有一个名叫鄹(今山东曲阜)的地方,据说孔子小时候常常在那里游玩。长大后他有一次去了那里,进了太庙后,由于对祭祀的礼仪不太熟悉,所以在每一步都都问身边的人该怎么做。有人嘲笑他说,别人都说孔子懂礼仪,原来是这样的啊!孔子听到这句话后说,我就是懂得礼仪啊!这段话表明了“拜”在当时的实用价值。如果不做“拜”这个动作,就好像不知道“礼”一样。 除了祭祀外,“拜”还常用于政治场合。《战国策·燕策三》中有这样一段话:“先生不出,义谁与成?吾请出,义何如?”说的是燕昭王派乐毅为了联合赵国攻打齐国的事情去同赵惠文王商议,两人见面后,燕昭王执弟子礼,先行“拜”谒,而后才坐下交谈。可见“拜”是一种很讲究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