胲字五行属什么?
“胲”这个字属于生僻字,不常见到,故“胲”字的五行属性不太容易解释清楚。 《新华字典》给“胲”字的五行归属是金,并给出了几个古文例句作为出处证明。但是以现代语例代替古汉语的例子有些牵强附会,不够恰当。比如第8版《康熙字典》“胲”字的【字源】部分引用的近代章太炎的《文字掌故补》中列举了“胲”字的三个用法——“谓马颊,一也;指人面颊,二也;牛鼻孔上之毛三也……”显然现代汉语中的“汗毛”、“脸颊”、“鼻孔”与古时的“胲”字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其实,“胲”是一个形声字。从肉,亥声。本义为面颊。《说文解字·肉部》有述——胲,面颊也。段玉裁注曰——今俗谓鼻旁近额者曰天仓,谓之天庭。《列子·汤问篇》:“是人骨之精也。”《庄子·天下篇》作“天池”。《列子·杨朱篇》:“眉目清扬”。“扬”字《汉书·王莽传》作“颙”。《庄子·秋水篇》:“颡(sǎng)有大理者。”“理”字《管子·小匡篇》作“里”。凡此皆古音假借之字。
由此可知,“醢”字上古音属之部,其读音与“害”相近。由甲骨文的形意猜测,“胲”字可能源自于手持工具刺伤动物的象形。由于手部动作一般发成阻音,所以上古音这个字应该是*keǐ,到了中古音阶段,由于入声的消失,这个字变成了*kai3;再往后,到了现代,普通话读若hāi2,而广东话则保留了古音特征读作haa6。
综上分析,“胲”字五行属火无疑。 因为“水”生“木”,“木”又生“火”,而“火”又生“土”,所以汉字五行理论认为“火”克“金”……如此循环往复,推导出“金”克制“水”,“木”克制“土”……从而形成相生相克的规律。依据五行生克的原理可以知道“戌”的属性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