郼五行属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先说一下甲骨文和金文的“乙”字。 甲骨文中“乙”字写作“”,上面一横表示天,下面一横表示地,中间一竖是代表草木的生长,整个字形就像是一颗种子在地面上发芽成长的样子。所以古人用“乙”这个词来指代植物或者春天。
金文中的“乙”字继承了甲骨文的特点,但是写法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小篆的“乙”字像一棵枝叶茂盛的树,而隶书、楷书以后的汉字,“乙”字的形状就越来越抽象了,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反而失去了“植物”的象征意义。 那么问题就来了,古文字学家在研究金文、小篆等等文字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甲”“乙”之字,而且从字形上来看应该表示的是植物,那么就会遇到两个问题:
1、这个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吗?如果是的话,它表示的植物的意思从何而来呢?
2、如果这个字不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是我们祖先想象出来的图形符号(其实它本来就是像植物的图形),那又怎么说明它是表达意思的呢?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者。
有学者认为“辛”是个会意字,上面的部分象征秋高气爽,庄稼成熟,下面的一部分象征收割庄稼的人。因此“辛”字表示的意思就是“耕种收获”,引申出来就有辛苦、辛酸等义项。这样“辛”字的解释就说得通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辛”字表示的意思是“耕种收获”,那么这个“辛”字是怎么来的?它不可能凭空产生“耕种收获”的意思吧!或者说必须还有其他文字同时来表达这个意思。然而经查寻史料,发现“辛”字恰恰就没有其他文字来表示这个意思的了,简直是怪事一件!
后来人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辛”字的本义的确是“耕耘收获的器具”——就是翻土、起垄、铺草、收割用的犁。因为农民要耕地就必须先翻整土地,所以“辛”字就引申出开始、开始的含义。进而有了新的含义——“第一次”,比如新婚第一天叫“辛酉日”;又因为它是指农具而不是具体的动物或植物,所以又可以用于修饰人——第一个见到他的人叫做“辛追”。
就这样,一个本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抽象的字眼儿“辛”字,因为其具有的多重含义而被赋予了实际的意义。 而“乙”就正好相反,它的本义是指植物的萌芽,并且因为植物的发芽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它引申出的含义也比较具体——“排序第二的”、“第二次”等等。但是因为“乙”所代表的“第二”没有具体的数字概念,所以显得比较空洞,就不适合用来描述具体的事物了,于是它就只能用于描述那些不确定的事物了,比如命运叫“乙命”,身体不好叫“乙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