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五行属什么?

岩梓良岩梓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丙”是十干之一,对应的是“天于”,也就是天上的太阳。 丙火是阳,其性温热。 古人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分类别,比如: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山、川、原、林;人分男女老幼;物分轻重长短……于是,他们也用这种方法来给五行划分属性,并一一给予命名。

1.甲木属阳,乙木属阴——甲像大树,直冲云天;乙似花草树木,枝叶茂盛。

2.丙火属阳,丁火属阴——丙如太阳,光明普照;丁若星月,烛照四方。

3.戊土属阳,己土属阴——戊如高山,巍然不动;已似田园,耕耘方能收获。

4.庚金属阳,辛金属阴——庚如刀铁,坚硬无比;辛如珠玉,温润柔和。

5.壬水属阳,癸水属阴——壬如江水大海,浩茫深沉;癸如雨露霜雪,轻清飘逸。 除了阴阳属性之外,古人还根据季节的不同,将五行分为“四柱”,分别是: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每季第三个月为中和之气当令,称为“仲夏”。 “丙年”就是每年农历二月、五月、八月和十一月,这四个“仲夏”之中的那个“丙月”——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阳历”六月。因为农历十二月没有“丙”,所以,在旧历一年当中,一共有五个“丙年”。

你问的这个问题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范畴,我们西医不太关注这些古代哲学理论。 不过,为了帮助你理解这些问题,我可以给你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的内容。

《黄帝内经》中谈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汉代哲学家王弼在注解《老子》的时候说过一句名言:“万物以生,各其得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万物只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规律去生长化育,就可以长久。 其实,这个规律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法于阴阳”,即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并且不断变化。

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天人相应”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高下宽窄等等变化,人和自然一样,也是有“上下”“左右”“多少”等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 在这些矛盾双方之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恒量,那就是“阴阳”。

阴阳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它是永远相对而又永恒运动的矛盾体。 所以,中医讲究“顺其自然”,那就是要顺着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 所谓“顺阴阳”,其实就是指顺应“春夏秋冬”和“黑白昼夜”的自然规律。

在这个规律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气温,也就是温度的高低。 古人把18℃作为温标的起点,叫做“气始行”或“二之气”。它代表的是春天开始的时候阳气升发的状态。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说,这叫“春季气候生理指标”。

到了夏季,气温升高到30℃,此时阴气开始萌发,叫做“气盛阳极”。 秋季来临,气温逐渐下降,到达20℃时,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意味着金开始旺盛起来。 从“气盛阳极”到“气始行”,其实是一个循环,就像地球公转和自转一样,永不停息。

蓝语欣蓝语欣优质答主

五行是古代的一种哲学体系,其中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五种性质的东西,相生相克。 每个年份都有他的干支和五行属性,比如今年的天干地支为“丁酉”属阴火;明年天干地支“戊戌”属阳土等等,这些都可以从网上查到。 丙年是“天于丙,地生于乙”的意思,也就是今年(2016)属于丙火(阳)年; 而去年呢,则是辛金(阴)年,以此类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