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什么代表健康?
《黄帝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又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无贪意外之财 ,行无需故之地,……此所以能延年却老而皆尽终其天年者也。”
可见古人的养生之道非常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以及形与神的统一(形指形体,神指意识思维)。 中医理论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我们人在中间,只有上下逢源,努力做到阴阳平衡,生命才能长盛不衰。 因此中医的养生之道重在调整阴阳两气的失衡状态。
在调节阴阳的过程中,人们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平和,因为“阴阳者,万物之纲纪,百病之根源。 ……故平安泰然者,法乎阴阳而养精神也。” 内心不平和,如生气、着急、害怕、忧伤、焦虑等,都会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伤害身体健康。 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以使邪气渐消,无所遇疾。 “愚者不知四时之逆从,毒气之所中,邪气之所伤,恣意妄行事反,内伤五脏六腑,外病筋骨皮肤,亦亡其所生。 ”
木、火、土、金、水构成人体的五个系统,中医叫五脏、五官、五华、五液、五体。“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华”:发、面、唇、毛、耳;“五液”:泪、汗、涎、涕、唾;“五体”:筋、脉、肉、皮、骨。
木、火、土、金、水五大系统中,哪一个系统出了问题,就通过它主的那个五脏(肝、心、脾、肺、肾)的症状反映了出来,通过它主的那个五官(目、舌、口、鼻、耳)的表情露了出来,通过它主的那个五体(筋、脉、肉、皮、骨)的强弱泄了出来,通过它主的那个五华(发、面、唇、毛、耳)和五液(泪、汗、涎、涕、唾)的异常流了出来……
《黄帝内经》说,木、火、土、金、水五行平衡,身体就不病。如果五行失衡了,就调整它,调整的方法是吃五谷杂粮、生话有规律、心态平和、气色就好,身体就好。气、色、津、液、精是五行健康的关键,它们来自于脾胃。所以中医讲,人一生的健康靠后天的脾胃气。养生就是养脾胃气。《黄帝内经》讲,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会于鼻翼,这个人不病。如果五脏六腑之精气不上注于目,不注于鼻翼,就病了。上注于目、会于鼻翼的气不够充沛了,面部发育就发育不好,就出现褶皱、凹陷、起斑发黄,人就衰老了。面部营养好了,自然就美容驻颜了。驻颜就是养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