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属于五行什么?
《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中讲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什么是“法于阴阳”呢?就是人应该顺其自然,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行事。什么是“和于术数”呢?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调养。 “术数”的内容就是中医讲的“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五行的每个元素都对应自然界的特定事物,这些特定事物的变化规律也就是五行的变化规律。
例如木日升发,火炎上,土培中,金肃降,水泛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天道。 逆之则伤肝,伤心,伤脾,伤肾,乃至亡阳脱气,此为人道。 顺之则阳气充盛,五脏平和。 人应天地之间,形意之间。 这就是“和于术数——和五行”。 那么为什么“知者之养生,必先顺四时,乃知五行”呢?
这是因为人体的脏腑器官有着不同的特性。
肝主疏泄,肝气具有条达舒畅的作用。
心火性喜上升,心胸豁达则心火不亢。
脾主运化,喜欢温暖,厌恶寒生冷凉。
肺气清肃,喜欢通畅无壅塞。
肾有封藏之能,惧怕寒冷。 这些特性是与自然界变化相对应的。
了解这些自然界的特征变化,再结合自己的感受,推及人体变化,就可以做到“审时度势”——即《内经》所说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养生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