辶字旁五行属什么?

邰一鑫邰一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辵”部,是汉字部首之一,编码为7432(Unicode 5.0)或U+8FF6(GBK)。“辵”的本义是指行走的意思,故“辵”部首的字大都和走、行等有关。比如“逐、途、返、遁、达、遭、遇、避、违”等等。

在“五笔字形”中,“辵”作为偏旁时,只识别半形字,即左半边是字的偏旁,右半边是字的一部分,这样的字归“辵”部。而在“五笔全码”中,则把“辵”部的字全当作一个字处理。 在“康熙字典”中,“辵”部共收录了146个字。

在这146个字中,有79个字是繁体字或异体字;在现代汉字中,除了个别汉字,这些字多已简化,并且统一规范为简体字。剩下的67个字中,有55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在现代汉语中大多也是日常用语。还有12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生僻字,在现代汉语中很少用甚至不用。这12个古文字大多数是象形文字或者会意文字,现在只有少数汉字学家还认得并写作它们,大多数人已经不认识它们了。 从现代计算机输入法来看,“辵”部字多数被归入了不同的字库。如“之、于、过、往、返”等字归入仓颉字库、“达、遭、逢、道”等字归入永字八画,而“违、遁、脱、散、逃、亡”等字归入偏旁部首类。我们输入这些字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输入法加不同的前缀,才能打出来。例如我要打“之”字,在QQ拼音中要打zz之,而在搜狗拼音中则要打zhi。

卫向宁卫向宁优质答主

辶为走之,从辵省声。本义:表示以足越物,有道路行走的引申意思。字型为左右结构,左方的「彳」为双人旁表示与人有关,右方的「辛」在甲骨文中的字型,可以看见像一把尖锐的斧头,有「锋利、杀气」之意,象征「危险」的意思。走之旁,是一个会意字,由「止」和「方」组成。

「止」在古代是「趾」(足)的本字,因此「止」表示「行走」;「方」表示「处所、方位」。两者组合表示「道路」,有「行走」的意思。所以姓氏、人名和地名中带有辶字旁的取名,会具有行动力和开拓性,能处理人际关系和危机处理的能力,有主见,且行迹要处处留心。

字义(1):行走、迁徙、足迹、旅途

字义(2):行踪、涉足、阅历、游历、漂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