琋的五行是什么?
“琋”字的五行属性为金,笔画数12。 读音同“希”xī。 《康熙字典》中有如下记载: 琋字原指一种美玉名,后来也用来称呼传说中的神珠“紫河车”(《本草纲目·异部·玉石》)。 据说此珠形状似人胎,颜色或青或红,赤者如珊瑚,白者似莹澈的珍珠,但色泽均不持久,手摸上去会感到温软柔润。
在古小说中常出现“琋珠”一词,它常常被当作宝贝、宝物的代名词,用于形容极珍贵的东西而不可多得,并由此引申出“稀罕”的意思。因此现在还有人把“琋珠”念作“希珠”(多用于口语)。可见古人造字之妙! 那么为什么“琋”读作xī呢?
原来这是根据上古音标来的。古人创造新字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形声字,例如“音”字,上面一半是“言”旁表示读音,下面一部分是“意”旁表示意思;另一种是形符加声符的方法,像“晶”字,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形符“日”表示字的意义,下部是声符“京”表示读音。 “琋”字也是这种方法造的,只不过这里的形符“示”表示这个字与祭祀或神有关,而声符仍然保持“希”的读音特征。 所以今天你看到“琋”字,就应当读作xī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琋”还可以写成另一个字形“礻西”,而且读作yí。这在古代文书中很常见,比如在《汉书·王莽传》中有“以礼祠孔子,以太禧祀先秦越国君王无逸”一句,这里写的“太禧”就是指汉朝的“太学社”。又如在《晋书·礼仪志》中也提到“元帝建武元年正月……丁卯,始用太禧仪……”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字有时有多个读音和意思,此时该如何确定它的正确读音和解释呢?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一般来说,古书上有一个公认的通行义读若某字时,那么这个字就应读若该字,其本意也应解释为该字的意思。比如上文提到的“太禧”,如果作名词讲应当读作 yì,作动词讲就应该读作 x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