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谢邀! 这是一个好问题,能想出这问题的同学一定对《说文》有较深的了解或者一定的古文水平,因为要想理解“德”字的古文结构是“直心”、“言心”,一定要知道段玉裁的“古文字形伪”的理论——这一理论是清代训诂学上承许慎《说文解字序》并集大成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段玉裁把古文字分为正体、俗体两类,认为绝大多数的古文字形都是有其正体的(也有极少数的字无正字,而取俗字),所谓的“草率”,是指书写不规范的俗体字。他把“德”字的古今字形对照,认为上古字体的“德”字,“从心,直声”,是个形声字;中古字体的“德”字从“心”从“言”,他也认为是从声字。不过,他认为这个音变是有道理的——“心”字古音xīn,“言”字古音yán,两字都在阳部,阳部的字常以声母d-、t-、k-相配,所以“德”字就由上古的形声字变成了中古的从声字了。
其实,段玉裁的这些看法是有问题的,古文字学家王力先生就在他编撰的《古汉语字典》里指出过这些字形上的错误,他说甲骨文的“德”字和金文“德”字都从“心”,不从“言”,因此不是从声字而是形声字;小篆“德”字虽然从心从言,但是战国文字里的“德”字却常常从“心”或从“言”——也就是说,从“心”还是从“言”,在战国时期是不规范的。而且,王力先生还进一步指出,从“心”还是从“言”,其实是根据古代汉字字形造字法判断形声字的构形方式,如果依据这种构形的规则,那么许多古文字与现代汉字的字形区别反而并不明显。比如下面金文中的“德”字,和现在楷书的“德”字几乎一样。
所以说,按照古代的造字规律来评判现代汉字的字形是很可商量的。 “德”字在古代除了表示道德的意思之外,还有得的意思,比如《广雅·释诂三》“德,得也”;表示收获、得到的“得”,也就是获得、所得的意思;再就是通“脱”,意思是逃脱、漏掉。这些都是“德”字的本义或是古代常用义。 现在“德”宇普遍的意思是品德,这是近代汉语逐渐生成的意义,主要来源于“德行”一词,而“德行”这个词又来源于封建社会对于人的道德品行的等级划分——“五德”之说,即仁、义、礼、智、信,每个德字都有相应的德行去对应。于是,“德行”就成了品德、品行的代称了,而这个意思,又是现代汉语中“德”字最为常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