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五行是火属性吗?
五行的“行”字,在古文字中写作“彳”,表示人步行(行走)的意思;而五行的“行”则作“×”或“×”,表示纵横交错之意,引申为道路、航线等。 从字源上来看,五行中的“五”和“行”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尽管它们都源于同一个原始符号。 “水”“火”“木”“金”“土”——这五种元素被古人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水火不相容,木生火,金克木,土克水,而万物皆由阴阳二气交感化合而成。因此五行的相生相克被形容为两种相关联的物质或者性质在运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状态。 这种描述远比“水(黑)→火(红)”的直线式演化要微妙有趣得多。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物质间的平衡规律——“太燥则裂,太湿则腐。”于是五行又被引入了人体生理机能、季节更替、气候变迁等等自然现象中。 为了便于记述和推算,人们给五行赋予了颜色:金属白色,火色赤红,绿色木,黑色水,黄色土。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五行,它其实是一种模糊集合——将大量的事件按照其共性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比如“火”,它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说它“烫手”“发光”“可以燃烧”当然都没错,但这些都是火的特殊属性,而不是它是火的本质原因。同样,说“木”能“扎根”“生长”“可编织成桌椅”也没有错,但都不是它属于木的本质依据。
人类是理性动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更倾向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试图用几个简单的关键词来概括万千变化。于是,当人们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时便创造出了神灵鬼怪,自然界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被赋予了一种种特定的属性以描述它们的行为——这是信仰起源的根源之一。 而五行就是这样一种抽象化的符号系统,它能够将庞大浩瀚的自然界有序地划分开,并能用阴阳、生克的规律对之加以解释。它形象生动,容易为人所接受和理解。 但正是由于五行的模糊性和象征性的特征,才使它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被添加新的内容以适应新的需要。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自然的规律,而在古代,五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