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承载着约定俗成意味的固定短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着丰富的使用价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浩瀚的汉语成语中,由寓言故事发展演化而成的成语占有很大比重,这部分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如《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国语》《战国策》《列子》《山海经》《史记》等,它们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凝结着古代人民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认识,内涵意蕴十分丰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来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掩口葫芦
宋•黄庭坚《演雅》诗:“雍容玩岁月,迢递弄云水,龙怪潜幽池,雌牙驻金虎。文章韩杜光,软语郑卫女,掩口胡芦芦,笑我滥为儒。”
葫芦和卢仝两人都在朝廷为官,皇帝的口谕和旨意都必须当传达下去。葫芦和卢仝都不想干这传达官。为了免除这差使,卢仝常常托病休息,葫芦就每天抱着个大葫芦,里面装了黄连、砒霜、巴豆等等,见到皇帝就打开葫芦,把里面的东西都倒在口里,一连吞下。后来皇帝知道后就叫他去管图书,卢仝还是老毛病,干脆连病也不装了,整天睡觉,皇帝又给他换了个差使,主管仪仗。
葫芦和卢仝都不想去,于是卢仝把葫芦的葫芦放进自己的大箩筐里,两人抬着上殿见驾。皇帝就问葫芦和卢仝葫芦里装的是什么,卢仝说:“我们两个抬的是一口钟,只是这钟坏了,不能鸣响,所以就放在葫芦里。”皇帝又问葫芦:“葫芦里是什么?”葫芦说:“葫芦里也是个装钟的。”皇帝只好让他们回去休息。
后来人们就用掩口葫芦指官场里的老油条们。
黔驴技穷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今之游笑士,类黔之驴也。”
黔,地名,就是现在的贵州省,旧时叫黔中道。意思是:贵州的驴子能用的本领用完了,比喻一个人的本领十分有限。《黔之驴》讲的是一黔地有一富人,从外地买了一头驴子,用它拉磨。这头驴子平时总是叫哇叫哇,黔地人听不懂,又见到驴子长得又高又大又黑,以为是老虎一类吃了人不叫的怪兽,都不敢靠近它。有一天,一只老虎发现这怪兽总是在磨旁叫个不停,怀疑它是不是一种很厉害的动物,于是就悄悄地观察它,渐渐地觉得这怪兽似乎并不可怕。又过了一段时间,老虎对驴子观察得更仔细了,它见驴子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有时它发威踩地叫喊之时,老虎就又到它的前面或者后面去逗它、惹它,当驴子愤怒地用蹄子踢腾时,老虎就对这本领暗暗地记在心里。于是有一天,老虎从高处跳下来,用爪子吊住驴的喉咙,用嘴咬着,半天工夫就把驴子吃掉了。这个故事说,有些人只要能摸着别人所用的手段和本事,再去慢慢用反复无常的手段应付它,总会把对方置于死地的。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义》:有一个叫杜宣的人,一次去位于京城北面的同乡乔玄家喝酒。酒席桌上,杜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张青色的弓,映在了酒杯里的酒上。杜宣喝着喝着忽见一条像蛇一般的东西在酒缸里游动,心里很不舒服,但又因为是在别人家里做客,便勉强着勉强喝了。回到家里杜宣就病倒了。
过了几天,乔玄知道杜宣生病了,问明他生病的原因后又见杜宣不见好转,感到事情有些蹊跷,就派人把杜宣重新请来。他们俩还是在前一次喝酒的同一个位置继续喝酒。乔玄有意拿出酒给杜宣看并问他说:“你看酒缸里还有什么?”杜建回答说:“有条蛇呢!”乔玄笑着把墙上挂着的青色的弓指给杜宣看。杜宣这才恍然大悟,一下子觉得什么病也没有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来比做疑神疑鬼,过分地疑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