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旦演员谁厉害?
在杨小楼先生之前,以武戏为主的演员一般不亮文场戏,而大轴的文场花旦、青衣却经常要演短打、靠把戏,使观众得到宽慰,这种行规称之为“将文场打武场”。所以擅文场的旦角演员个个都有两把刀,能够跨过花旦、青衣的行当去唱小武,如王楞仙、于莲仙、何玉蓉、路三宝、王瑶卿、赵桐珊、朱琴心等。杨小楼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把靠把老生戏的演唱技巧融合在了短打戏和靠把戏里,使“将文场打武场”的惯例从此被打破,他经常在文旦的轴子戏后大轴应工短打戏、昆腔戏,唱、做、念、舞丝毫不让,观众也大为过瘾。他的成就和影响使一批年轻的专攻武场的旦角演员迅速成长,如赵德峰、曹金芬、姜妙香、张玉琴等都以精湛的技艺和独到的风采驰骋于舞台。
赵德峰,北京人,原籍山东掖县,出身梨园世家,其父是著名的武行“把子”教师赵子香,兄弟姐妹都是京剧演员。赵德峰幼入长春仙馆学艺,工小武,深得著名武术家、武生前辈鲍贵廷的赏识,亲自指导其演艺,使他打下了扎实的武功基础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在艺术实践中,又师承杨小楼、王楞仙、杨小楼等艺术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很快在同辈武旦演员中脱颖面出。他在《金钱豹》、《艳阳楼》、《泗州城》、《打店》、《三岔口》、《扈家庄》、《青石山》、《战宛城》等传统戏中都有不凡的表演。
赵德峰的演唱很有自家风范,在高腔和长腔方面尤其擅长,他不追求以高、亮、尖取胜,而是以流畅婉转、节奏明快、喷口劲脆和字韵规整见功夫。他在《金钱豹》中的唱腔,在长期演出实践中逐步形成“疙瘩腔”式的唱法,跌宕刚健,起伏多变,加之圆实明亮的嗓音,给人以一泻千里的美感。著名京剧研究家吴同宾老先生在《赵德峰的唱腔》一文中具体分析了德峰这一唱法的艺术处理,在“流水”板式的“三叫头”的唱腔中,在“呀”的拖腔内,“嵌入三小节由低而高再归于低的腔调,与前后音乐保持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不仅使唱腔生动,而且显示出赵派唱腔的特殊韵味。”《金钱豹》是武戏行当必唱的唱功名剧,德峰对唱腔的处理堪称独树一帜。
赵德峰的把子工架颇具鲍贵廷的遗风,在《泗州城》和《青石山》中,他与王连平、关盛春同台演出,他们三人都是武工见长的演员,台上交锋,打得惊心动魄,令人赞绝。在把子干净利落、衔接紧密的前提下,他更注重舞台表现力,并与京剧“四功”融于一体,从而获得了完美的戏剧美感。赵德峰的勾脸靠把戏也不少,在《四杰村》、《战宛城》、《扈家庄》、《破洪州》中,他都能以稳健的风格、娴熟的技巧来塑造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将门之女形象。
赵德峰的表演以严谨著称,他虽是武场专功,却文场不弃,在《梅龙镇》一剧中,他独挑大梁,从青衣的樊梨花开始唱完全本,再接演小生薛庆、小武的樊英杰两角色,可谓“三挑一赶二”,足见德峰的功力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