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五行属性是什么?

慕曲慕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世界”这个概念的本原是“时间”,而不是大家通常说的空间,因此世界的“界”字从“界限”之义演变为“界限中的空间”之义后,就产生了歧义和误会。 如《说文解字》曰:“界,田相去也;”“疆,田界也”,可见古代文献中关于此字的记载都是与土地有关,即指田地之间的分界或界限。

而这里的“土”是指土地的“土”,而不表示“地球”之意(二者在古代并无区别)。在古人的思维里,土地是可以分割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块的,这种大小、形状相同且又连续不断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域”;而这种由一块块的土地组成的整体,古人称为一“界”或一“野”。

那么,为什么古人把这样的一“界”或一“野”叫做一个世界呢?这必须涉及到古人的宇宙观及其对时间的理解。我们知道,在古人眼里,天地上下左右都存在着与之一样大小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则有着无数大小、形状相同且又可以分割成一个个连续不断的“域”(大地)。他们把这个个彼此独立的世界称为“方”。

“方”与“域”是一个意思,只是后者侧重于指大地而言而已。而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世界中,又有无数个小世界存在于这个大世界上面,这个小世界又叫小方或小域。这些小方与小域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地球上的国家与省县的关系那样——一个大国度着无数个小的国度。 而每个小世界中都有它的中心大地或国土,这个小国的大地就是该国的首都,也就是所谓的“天邑”。

而每个大世界都有一个天邑,这就是所谓的人间天堂所在之处了。当然,也有许多世界是没有“天邑”或没有人间的,它们被古人统称之为“荒”,亦即现在人眼里的“蛮夷之地”。 “天下”这个称谓最早来源于西周时期周公对于周朝统治区域的划分。据《左传·昭公十三年》载:“天子之地三分,而立二公及诸侯,曰周洛地南北百七十里,谓之成周,周公之封也;成周一百里.召公之封也。”当时所讲的天下就是指周公与召公各自的封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一词被用来泛指整个中原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各诸侯国;秦汉以后又被用来指代整个国家,即今天所说的“天下”。“天下”这个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界”之说源于佛家和道家的说法。佛教把世间万物分为三界六道: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其中色界又可分为光音天和化乐天等两层。所以人们又把世界分成三界三际四生五道六凡等等。道家认为三界之外还有一个不生不死、无烦无恼的无为界,它介于阴阳之间,是无极之境。

综上所知,中国的古人们所理解的这个世界是由三个相互关联却又不完全重叠的领域组成的一个具有时空属性的动态存在体——“界”——它既是物质世界又是精神世界。所以说,中国古人眼中的“世界”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社会体系。 由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与传统认知模式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点。

优质答主

这个“五行”的概念,我猜题主可能想说的是五音中的宫、商、角、徵(zhǐ)、羽。 但是为什么是这五个呢?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的调式理论吧……因为涉及到很多乐理知识和专业术语,所以我就直接贴一段了,有注释的

「在周代,五声和七声音阶就已经出现了。」

【原文】《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中央土,其音宫,律中蕤宾。」「季春之月,其日甲子,律中姑洗。」「孟秋之月,其日庚申,律中南吕。」「季冬之月,其日壬寅,律中大吕。」郑玄注:「宫声者,十二律之中声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