俐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对“俐”字的解释如下—— 【子集中】【人字部】 俐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 〔利㑭〕见〖利〗。又音丽。巧也,慧黠也。俗作䝡、利、伶俐。
1.“俐”的本义为“聪明灵活”;所以其部首是“人”而不是“口”——因为它的字形结构不是左右结构而只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人头下边是立)。从造词规律上看,凡是“人”做偏旁的字都与人的行为有关;因此如上文所述,“俐”的本义应该是与“聪明灵活”有关的某种具体的技能或技巧。 从文献资料看,这个意义的“俐”可以理解为“利”的通假——“伶丁”即是由“伶俐”变化而来的。这种由形声字变为通假的演变在古汉语中是相当普遍的。比如“莫”(mò)是“暮”的省笔变体,但在古代它却通常写作“幕”以表音;再如“解”(xiè)是“懈”的省笔变体,但古人却常常用“懈”来通假表示“解”的意思 ——这就是所谓的本字。 所以按这个思路,“俐”的本义应该是“伶丁”或“灵丁”“伶仃”,而后者似乎更合理一些,因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这两个词分别指的是“孤独无依靠的样子”和“单独,单身一一多指年老无人照顾的人”。由此可知,它们都表示的都是一种状态而非动作。据此我推测,古代的某个人发现了一个人在“做事很灵敏迅速”时往往表现出“机灵乖巧”、“聪明灵活”的特点且具有“处事不惊游刃有余”的能力因而把它作为形容一个人拥有这项技能的褒义词,于是人们就把这个词记录成“俐”了。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囗”都是后加的修饰成分,用来限定“亻”的性质;也就是说,这个字最早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会意字。 而这个“亻”所代表的应该是某人拥有的某种具体的行为能力或者特点。
2.关于“俐”的历史使用状况,这里有一份比较完整的清单供参考: 以上数据可见,这个字的使用频率是相当低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冷僻的了。那么这样看来,为什么现在还有这么多人把“伶俐”写成“伶俐”呢?这显然有违其原来的读音以及实际含义呀!难道他们不知道现在的这个读音已经是个误读了么?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就像“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并不是“jingwei”而是“jinger”一样,这里的“俐”也并不读li也不读lì,而是读[li],也就是今天普通话中没有的韵母。这是非常明显的古音残留现象。如果非要按今天的读法去硬套的话那就会犯音同音近的用法错误——就像把一个“荆”字读成二声一样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