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行属什么的?
这个问题和“诗词是古典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属于任何现代文体范畴”差不多。 首先我告诉你一个常识,中国古无文字,只有语言而没有书面语的记载,所以中国从有书以来,所有的书籍都是白话文,文言文只是相对于现在的书面文言而言,而古代的白话,则根据时代不同而有区别:先秦时期的白话更接近于楚辞或汉代乐府,魏晋至唐宋时期以口语为基础发展成的书面用语叫骈体文(与古诗无关),元明清开始则是以当时北方方言为基础产生的书面用语即白话文了——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书面文献都是以当时的白话语汇为基础进行撰写的。
那么请问,你如何界定诗、词这些传统的文学体裁究竟属于哪个五行呢? 当然,你可以用现代人的思维来区分它们:诗是以律句为主体的长篇抒情言志的作品;词则是分阕的长短句抒情作品;曲则以套曲形式写成并多用于叙事;散曲与词相对,为小令形式的抒情作品……这样区分起来很简单,而且符合现代人对于它们的认知——但是,你要明白古人对于它们的定义可不像我们这么繁琐。
例如诗,古人认为诗属雅体(与俗体对应,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正统与非正统的区别),所谓“风雅颂”是也!《周礼》有云:“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这里的赋比兴被称为“兴寄”,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诗眼”,可见在古人的意识里诗就是雅正之作且以兴寄为本;至于风雅颂,则是诗的三种不同的体式罢了——“国风”为民间歌谣,代表“正声”;“大雅”与“小雅”为贵族所作,乃“变风”“变雅”之诗,也就是所谓的讽谏之作而已;“颂”则为宗庙祭祀之乐,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德之类的。 ——你看,在这里诗只分为三类而非四种,其含义也与现在大为迥异,又岂能按我们的标准来划定它的归属呢?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诗属雅体(但并非全部入雅),故“五行为木”;词属俗体,当属金行;曲属雅体但又属于“杂剧”一类的俗体文学,因此应该归土……如此说来,这个答案似乎有点意思了吧?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哦:中国古代文学虽然讲究“经史子集”之分,但是实际上在“子部”中,最被重视的是诸子和笔记小说这两类,其中也包括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笔记小说),这类东西与“集部”中的诗文别集一样,是属于个人性很强的创作,所以在古代它们是不被纳入文学范围的,只能算杂学,这也就决定了其作品的属性往往不是五行所能囊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