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行是什么?

贝书凤贝书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在《易》中为“阴阳”之变。 《说卦传》云:“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行神明之德。” 此言乾坤乃阴阳之门户。 “五行者,一阴一阳之谓道”(王弼注)。即,阴阳是万物变化之道——这个道,就是规律、法则的意思了。 这个道,从《周易》而来,但被儒生们赋予了新的含义——“仁、义、礼、智、信”,亦称五常,称为“人伦之道”。 所以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德。”(《论语·尧曰》) 朱熹把这话解释为:“人之命,莫大于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所以《四书集注·中庸》又作:“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仁义礼智信”这五字,其实就是由“阴阳”二字演化而来的。 而后五行的概念诞生。 “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生化过程。 这个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呢?还是阴阳消长的过程。 所谓相生相克,其实是个正循环和逆循环的过程。 “相”,是交互互化的意思,不是相互对立的含义。如春夏秋冬交替,寒暑往来。“克”是制约过盛的含义。

所以说起来五行其实是六象,还有个“神煞”之象,但是古人为了方便,舍弃掉了那个象征“神异”的神,留下了代表变化的煞。 六象之中每个元素都有其属性,属木者,主仁;属火者,主礼;属土者,主信;属金者,主义;属水者,主智 ——这便是五常之道的由来。 五常与五行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亦是古代社会伦理体系的根基所在。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五行学说被普遍应用于哲学、医学、文学乃至宗教等领域,从而发展成为了中国人世界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优质答主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之书,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既是一部预测之书(包括六爻预测和奇门遁甲)又是一部养生之书——它就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的《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十三》。 原文如下:“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可与仙道期矣。” 如果从现代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这句话的话,其大意如下: “明智的人要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并做到顺其自然,从而不会导致身心上的疾病发生或加剧加重;在情绪上,要做到‘喜怒有度’;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阴阳平衡、刚柔相济……这样才能够使病邪远离身体,保持身心的康泰,进而可以达到长命百岁的目标啊!” 为什么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呢?就是因为人体与宇宙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受到宇宙自然的影响和控制。如果人体违背了这种影响和制约关系就会出现病理性的病变。我们要时刻注意与大自然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不要破坏了自身与自然界的这种和谐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