畇的五行属什么?
《说文·田部》:“畇,平土也。”许慎认为“畇畇(yún)”是“平地也”的意思;段玉裁解释:“畇畇者, 治地也;言治之使皆平也”,并引《周颂·思文》作证:“思文后稷,克配彼天.降以穰穰,福我农业.”意思是上帝感念后稷的功德,才给了人们丰收。
《诗经·周颂·思文》:“芃芃黍苗,阴雨膏之,九年乃麦,承民是天",其中“芃芃”形容黍苗茂盛,“润泽”和“丰年”是农民最关心的两件事了。可见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雨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了,“雨”被尊为上天赐予人类的福祉。 而在《孟子》中又有记载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说明当时的农民已经十分爱惜自然资源了。 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古人将雨水分成了三级:一是天雨,二是霖雨,三是时雨——它们分别是不同季节、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雨水的总称。
古代对雨的称呼有数十种之多,但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天雨”“霖雨”与“时雨”这三类不同的降雨,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三种现象,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引起的天气变化的三个方面。 天雨即“天降甘露”之意,其特点是下得及时且量多,一般发生在夏秋之交或初春时节。 “霖雨”就是久不下雨的雨,它常出现在夏季,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这种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常常伴有大风暴雨的天气过程出现。 时雨则指“季节性雨量”.它在一年当中,有时会出现连续数日的降雨情况,有时也会形成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由于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被人们称为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