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五行属性是什么?
五行,是古人根据物质的不同形态和不同性质而划分的五种类型。 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构成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比如植物属于“木”的范畴;动物属于“火”的范围;矿物属于“金”一类;土壤属于“土”的类别等等。 在古文献中,常见“五行”的说法。如“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以及现代意义上的“五岳”“五经”“五指山”“五月天”等。
不过这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在《尚书》中,“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到了汉代,这五行的顺序变成了“木、火、土、金、水”。到明代,又变成“金、木、水、火、士”了。可见五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确定五行的归属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重要观点。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感应的,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生存环境的影响都是很明显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推演人的命运就显得非常必要。 而“五行”正是解读自然界变化的关键符号。
以季节来说,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每年重复一次。以此观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似乎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五行是指一年四季中的“五季”。具体每一时的五行又是如何分配的呢?
古时又把一日分为十二时辰,一时辰为两个小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对应一柱,每柱包含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共六柱。六柱对应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其对应的五行。 子时(23点至1点),五行属水;丑时(1点至3点),五行属土;寅时(3点至5点),五行属木;卯时(5点至7点)。五行属木;辰时(7点至9点),五行属土;已时(9点至11点),五行属火;午时(11点至13点),五行属火;未时(13点至15点),五行属土;申时(15点至17点),五行属金;酉时(17点至19点),五行属金;戌时(19点至21点),五行属土;亥时(21点至23点),五行属水。 要判断一件事物的五行属性,要看这件事物发生时间的阴阳及五行所属。如果发生的时间位于阳时,则取当令之五行;如果发生在阴时,则取生助之五行。
举个例子,现在正值冬季,若是在凌晨一点生了孩子,这个时候阳气已经生发起来,属少阳,要取火为用。而在凌晨三点生的孩子,此时阳气虽生而过于微弱,宜补土。为什么凌晨一点生的人要用火,三点生的却补土呢?这就要结合二十四节气和十二属相来具体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