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五行属什么?

尹飞艳尹飞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在前面也写过一些相关的分析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浏览一下 《论“姓”和“氏”的区别》 在这个答案中我主要讲述了先秦时期的姓氏与名字的区别以及后世姓氏演变的基本情况;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包括:

1.周代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家族如何称呼自己的族属?即所谓的祖先谥号+氏的情况;同时因为商代的贵族大多自称为子,所以导致周人为了区别商朝遗民而将他们的氏称之为“商”;

2.西周至春秋时期周人建立的封国贵族(公、侯、伯、子、男)多以祖先的受封爵位为氏,因此这些诸侯国被称之为“国名+氏”,例如晋国是唐叔虞所被封国家,因此晋国的贵族多以“晋”为氏,而晋国的君主则自称“晋侯”或者“晋君”;又如齐国的开国之主姜太公因封地在营丘,故称齐,其子孙多以“齐”为氏;鲁国有两个开国之主,一个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于鲁地,因而又称鲁公或鲁伯,后人多以鲁为氏;另一个则是周公旦之弟康叔受封于卫地,故而被称为卫康叔,其后人也多以此名为氏;

3.战国时期因为社会动荡,加之各国变法使民众脱离了国家的管制,从而导致原来的宗族关系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以至于出现了新的命名原则——以邑名为氏;这也就导致了在战国秦汉时期,国人多以封地的地名作为自己的氏,比如赵国的大将赵奢,因其封地在马邑,所以他是以“赵”为氏的;再如秦国重臣吕不韦,他是魏国阳翟人,因为其在洛阳食官吏俸禄,所以又以食邑为氏;至于秦国的始皇帝嬴政就更不用说了,他直接以自己的封号定氏。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古代的氏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姓,只不过古人喜欢将姓、氏混用而已。如果这种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就可以解释上述第一点中提到的商人自称为子这一现象了,不过这种猜测目前并无史料依据能够证实。

综上所述:

一、上古时代的贵族多用“庙号+谥号+氏”命名,而平民百姓则多为“祖先称号/职位+氏”来指称自己所在的宗族群体;

二、周代诸侯国的国君则以国名和爵位为自己正名,他们的族人则以国名和爵位中的某个字做为自己的家族的标识;

三、战国的国人普遍开始以自己所居之地为姓。

禄萱梓禄萱梓优质答主

姓邝,是个复姓,读kòu。 《康熙字典》里关于这个字有这么解释“本作寇”,也就是寇的繁体字的简写,即现在拼音ku'o的四声。 但这里所说的“寇”并不是指外来的侵略者,而是指古代一种官职“九卿之一,掌宫门屯驻军士,并执掌刑狱;其属有丞六人,尉二人,分领其事。汉制,每郡国选卒三,每人守关一;魏武帝以关中多马,令关中诸部皆置苑马监牧。晋武帝平吴后,于建业置南苑。宋元嘉中,于石头城置西苑。”所以古书里经常提到“御寇”“防寇”等词。 也就是说邝是掌管宫廷、军事和司法的大官(类似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兼军区司令),是很高的职务了。而且他们一般都有封地——就是封邑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