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五行属性是什么?
首先,你要了解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世界的组成部分:天人合一,世界由天(自然界)和人组成;人是由五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运动的源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运动是事物变化的根源。
3.元素的特性:金主义,木主仁,水主智,火主礼,土主信。每种元素都有其自身的特征。
4.元素的分布:在天为五星(木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地为五岳(东海岱岳、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在人应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行元素无处不在。
5.元素的循环:金生水,水养木,木生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水......周而复始,永不停滞。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意见,不对之处还请见谅!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思想,西汉时用五行相克解释周朝取代殷商、秦朝取代周朝的“革命”现象。董仲舒神学大一统思想认为,五行相生相克,象征这五种统治属性。每个朝代被赋予一种属性,符合这个属性的变化规律的朝代能够统治天下,因而皇帝必须按照五行的变化规律实行统治,一旦皇帝背离了这个规律,就会失去政权。
西汉建国初,张苍为治粟内史,认为五德终始说中的五行顺序应是水、火、金、木、土,秦朝是土德(应秦始皇以水克周之故),汉朝取代秦朝是水德,所以西汉初年按照水德来制定制度。后来,夏侯胜、黄子癕等认为五行相生的顺序应为:土、木、金、水、火,这是周取代商、商取代夏的根据(应周为火德之故),而秦朝是水德,所以汉取代秦朝应为土德,按照土德来制定制度。汉武帝始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定官名”,行土德,“数东、首止、衣服、旗帜、节旗、符瑞皆尚黄”,具体做法包括衣服、旗帜都是黄色、定以夏正建寅月为岁首(孟春之月)、改三九为禁杀日而以二八为禁杀日等。
关于东汉的德运问题,西汉末年,刘歆认为周取代商是水德,汉朝是土德,按照五行相克,王莽的新朝是金德。王莽倒台后,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初年,仍从张苍的五行相克说起法,继续按西汉制度,仍是水德。到了东汉中叶,光武帝的从兄刘孺认为新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德王朝,所以东汉仍可承袭西汉的水德。
东汉人班彪、班固等提出新的五德终始说:汉朝是由周朝派生的,所以周朝是母德,汉朝是子德,由于母、子德位次相间,汉朝德位应在周朝前面一个,而周为火德、周前为木德,那么木德就是汉朝的德运,这样东汉王朝的服色制度变为尚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