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字在五行属什么?
汉字演变过程中,有的字的形体与今不同,但古音仍然一致.如“月”从肉从夕,本是形声兼会意;后来变成月,成了象形,形体虽然改变了,读音仍然没有改变. “越”字的构形也是如此,甲骨文、金文的“越”都是从辵(chuo)从厥(que). 《说文》:越,渡也.徐鍇曰:“从走而厥止之者,行而度水须舟楫,故为渡.”
小篆的“越”与金文大体相同,隶书进一步将“辵”写成“走”,楷书中将“厥”写作“穴”或作“月”. 许慎解“越”为渡,十分恰当.“越”是个后起字,金文时期已经造出.它本义是渡河.例如《诗·邶风·击鼓》中就有“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意思是说:兵士们啊!你们驻扎在这里?丢失了战马哪里去找寻?四处寻找不见哪!原来在那树林下.可见这里的“越”字就是过水的意思,意思是渡过林下,即下陷之处、泥沼的意思.此处的“越”和“沼”通假. 从古文字看,“越”是由“辵”加“厥”构成的,“厥”有“折”的意思.由此可知,先民渡水的方式是先迈左脚,然后才用右脚划水而行.所以“越”又引申为越过,经过;“逾”也是越过,但是超过,超过一定限度.
由渡水再引申为迁徙,迁移:“越自尧舜至于商周” (《墨子》)“楚灵王谓太宰伯嚭” (《左传·昭公十六年》);由迁徙引申为超越,胜过: “吾以越难故”(《韩非子·五蠹篇》);由迁徙引申为超出常规的举动:“无乃越职而妄言乎”(《国语·晋语八》),指违反常法的言论;由跨越又引申为跨过某地到另一地: 渡过了长江,越过了黄河——到了目的地. “越”除了上述意义外还有很多用法,比如表示越过某个界限时,这个界线上下的情况就可能有所变化,因此可以引申出“更加"的含义,这种含义在先秦文献中就出现了: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在现代汉语里,“更”还用来表示时间的变动,多用于过去时态:他昨天来了,今天没来——今天更没来;用在现在进行时或者将来时的句子里面也可以表程度加深: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停电了——“更”就“变”.作为“加”义的“越”,是从渡水这一本义虚化而来的.
“越”还有“越过界限”的意思,可构成“违法”“违规”等词语:
1987 年颁布的国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收列了26个“越”字条目,其中的“yue4”音“yuec"的字共有11个.这些字大多属于“违法”范畴,只有两个例外:“越野”中的“越”,意为“越过障碍”;“逾越”中的“逾”,意为“超过”“胜过”;此外还有一个例外: “越剧”的“越”,一般认为应读yao,不应读yué.